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杨佳琦  刘加东  刘涛  张志忠 《物理学报》2018,67(11):113201-113201
在光致漂移效应的研究中,激发光线宽会改变原子激发的速度选择性,进而影响漂移速率的大小.本文以原子光致漂移速率方程理论为基础,利用强碰撞模型描述原子与缓冲气体的碰撞作用,运用数值方法对速率方程进行求解计算,研究了激发光线宽对原子漂移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随着线宽的增大,漂移速率的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存在一个最佳的激发光线宽,使得原子的漂移速率达到最大值.最佳线宽与激发光功率密度、温度和缓冲气体压强有关.为了获得最佳的光致漂移效果,激发光应工作在最佳线宽条件下.当激发光线宽在最佳线宽附近波动时,设置激发光线宽略大于最佳线宽可减少线宽波动对漂移速率的影响,对获得较大漂移速率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2.
杨佳琦  刘加东  刘涛 《光学学报》2021,41(10):33-41
在光致漂移现象中,基态超精细能级光泵浦效应会影响激光作用下原子在各个能级的布居情况,进而影响原子光致漂移速率的大小.基态超精细能级光泵浦效应影响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漂移速率和同位素分离选择性的优化.基于原子光致漂移速率方程,利用强碰撞模型描述原子与缓冲气体的碰撞作用,运用数值方法对速率方程进行求解计算,研究了基态超精细能级...  相似文献   

3.
以锂原子的光致漂移过程为例,从分析光致漂移的物理过程和锂原子的跃迁超精细吸收谱出发,结合分子动力学的输运方程和光与原子作用半经典近似下的密度矩阵,在光致漂移过程的动力学理论模型中同时引入了能级简并、超精细结构等因素,并以碰撞弛豫时间近似的方式将碰撞过程作为弛豫量引入微分方程组。在此基础上,在光致漂移过程中考虑了激光线宽的统计场处理方式,并成功推导了混沌场近似下的光致漂移过程中不同速度的锂原子在基态和激发态简并能级上布居分布的微分方程组。  相似文献   

4.
瞿定荣  范凤英  宋增云 《物理学报》2014,63(3):32801-032801
本文对光化学法分离中氩气对2P激发态锂原子的碰撞猝灭速率进行研究.在弱激光作用下,通过对不同氩气压强下的锂原子蒸气吸收光谱和激发态锂原子的荧光发射光谱进行测量,得到氩气对2P激发态锂原子的猝灭速率常数为(12.29±0.92)×10-18m3·s-1.实验结果表明:在光化学锂同位素分离研究中,氩气对锂原子2P激发态的猝灭速率远小于2P激发态锂原子的自发辐射速率,碰撞猝灭效应对分离选择性的影响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5.
在获得光致原子解吸附(light-induced atom desorption,LIAD)效应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验方面分析了LIAD对铯原子磁光阱装载的动力学过程的影响,特别是背景原子对磁光阱的影响.通过实验获得了不同光强和照射时间下关闭解吸附光后磁光阱中铯原子的衰减过程,理论模型定量地描述了背景铯原子造成压强的变化及其对最终平衡态下真空度的影响.该研究对中性原子的长时间俘获,有效控制磁光阱中原子的装载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光致原子解吸附 磁光阱 激光冷却与俘获  相似文献   

6.
吴锋  孟丽娟 《大学物理》2017,(11):12-14,31
提出了一种计算类锂原子基态能量的双参数微扰法.用该方法计算出的类锂原子(质子数Z=3-10)基态一级近似能量与实验值非常吻合,相对误差在0.2%之内.  相似文献   

7.
《中国光学》2012,(6):682-683
研究人员将自由电子光器发射的X射线与激光器发射的近红外光线混合来探究光足如何使单晶金刚石原子的外层电子偏振的。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溢流孔结构几何参数及壁面电导率对液态锂流动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尺寸、形状及壁面电导率的溢流孔中液态锂的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溢流孔的截面宽度越小,其出口的速度分布越均匀,速度峰值也越小,但溢流孔进出口之间的压力降会显著增加;且随着壁面电导率增大,MHD压降也随之增大。对于圆形及椭圆形截面的溢流孔,其出口的速度分布远比矩形溢流孔均匀。另外,关于限制器热平衡的计算有助于保证限制器的安全稳定运行。结果对分配盒几何参数的设计、电磁泵及冷却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超快时间分辨瞬态光栅光谱技术研究了受体分子结构对光致分子间电子转移速率的影响,以罗丹明101和罗丹明6G在苯胺中的溶液作为研究样品. 苯胺到两种染料分子之间的前向电子转移时间常数以及后续的从染料分子到苯胺的反向电子转移时间常数可以被测得. 结果表明无论是前向电子转移还是反向电子转移,罗丹明6G都较罗丹明101进行得更快. 通过量子化学计算以及后续分析,发现更具柔性的罗丹明6G分子和苯胺之间具有更强的分子间电子耦合从而导致更大的分子间电子转移速率.  相似文献   

10.
漂移对聚焦高斯光束闪烁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非自适应坐标变换对聚焦高斯光束在湍流大气中的传输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轴闪烁指数并没有出现如Rytov理论所预言的随初始光束半径的增大而明显减小的现象,其原因在于Rytov近似理论未考虑大尺度湍涡产生的漂移效应对闪烁的贡献。对比数值模拟结果与漂移理论结果以及相关实验结果,三者相吻合,表明未考虑漂移效应的Rytov近似理论不能完全准确地描述聚焦光束的闪烁特征,在研究聚焦光束的闪烁时,应当考虑漂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非自适应坐标变换对聚焦高斯光束在湍流大气中的传输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轴闪烁指数并没有出现如Rytov理论所预言的随初始光束半径的增大而明显减小的现象,其原因在于Rytov近似理论未考虑大尺度湍涡产生的漂移效应对闪烁的贡献。对比数值模拟结果与漂移理论结果以及相关实验结果,三者相吻合,表明未考虑漂移效应的Rytov近似理论不能完全准确地描述聚焦光束的闪烁特征,在研究聚焦光束的闪烁时,应当考虑漂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激光脉冲延时方案对原子多步共振光致电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宁西京教授提出激光脉冲延时方案,在含时薛定谔方程理论框架下探讨了各种参数对激光共振电离效率的影响;并以镥原子共振电离为例,探讨了该方案用于激光共振电离质谱(LRIMS)同位素分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由于超精细结构能级激励拉比频率很难满足匹配条件,该方案很难用于宽带激光激励电离LRIMS同位素分析中.在理论分析基础上,给出了基于窄带激光激励电离的LRIMS同位素分析的光致电离方案.  相似文献   

13.
用X_α法和Slater过渡态理论计算了碱金属元素Na、K、Rb、Cs基态原子的光致电离截面;讨论了价电子对原子实的极化对光致电离截面的影响。计算结果同实验值及别的理论值比较表明、用Slater过渡态理论加原子实的极化能够得到比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研究Pb、Cd、Be在普通石墨管,热解涂层石墨管,全热解石墨管,石墨平台和钨钽热解石墨管和各种升温速率下的干扰。通过系统研究发现,钨钽石墨管结合使用快速升温(4000—6000K/s)对消除各种基体对Pb、Cd、Be干扰效果较好,可以避免使用基体改进剂,方法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5.
材料表面在发生熔化前,微射流可能是微喷射的主要物理机制之一。曾鉴荣等在纯铅的实验中发现,当靶板中出现三波结构(即弹性先驱波、相变波和塑性波)时,测得峰值压力为22GPa时纯铅样品的微喷射量比峰值压力为20GPa的单次冲击加载喷射量几乎减少了1/2。Asay在铝平面样品的微喷射实验中,也发现随着冲击波加载速率的减小(上升沿宽度增加),喷射量大致按指数规律减小。对于自由面上缺陷平均尺度为5lain的样品,在冲击加载变到35ns波阵面宽度的加载条件时,喷射量约降低了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6.
 利用路径积分蒙特卡罗方法,基于Lax的半经典理论谱,研究了在T=5 K条件下,压力对固氢掺锂体系锂原子吸收谱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压力的增加,锂原子吸收谱半宽逐渐增加,而吸收谱的质心谱移随压力的增加,先向高能方向移动,达到最高点以后,又向低能方向移动。对具有低对称性结构的俘获点,压力导致三体吸收谱劈裂为单峰加双峰吸收谱,而且单峰和双峰间的距离随压力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一凝汽器的二维数值模拟,研究了湍流黏性系数和湍流扩散系数对凝汽器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湍流参数的取值,对凝汽器不凝结率的计算影响较大,对壳侧压降也有一定影响。在凝汽器数值模拟中,采用两方程的RNGκ-ε模型米确定湍流参数,在管束区内部形成湍流参数较大的区域,能更准确描述凝汽器内的复杂流动。与常湍流参数的...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单掺铁铌酸锂晶体的光致散射行为随锂组分以及温度的变化关系.实验表明,随晶体组分的升高,光致散射得到了大幅抑制;不同组分晶体光致散射被完全抑制的温度不同.由此提出掺铁铌酸锂晶体在48.9 mol%-49.3 mol%范围内可能存在一临界锂组分,当晶体组分超过这一临界组分时,晶体光致散射被大幅抑制,而光致散射行为的温度依赖关系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超快时间分辨瞬态光栅光谱技术研究了受体分子结构对光致分子间电子转移速率的影响,以罗丹明101和罗丹明6G在苯胺中的溶液作为研究样品.苯胺到两种染料分子之间的前向电子转移时间常数以及后续的从染料分子到苯胺的反向电子转移时间常数可以被测得.结果表明无论是前向电子转移还是反向电子转移,罗丹明6G都较罗丹明101进行得更快.通过量子化学计算以及后续分析,发现更具柔性的罗丹明6G分子和苯胺之间具有更强的分子间电子耦合从而导致更大的分子间电子转移速率.  相似文献   

20.
在火焰原子吸收测量过程中读数漂移是造成分析误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对高含量分析尤其不可忽视。Thomerson 和 Price 曾指出了减小漂移对高精度测量的重要性。在高含量或高精度分析中,人们往往采取缩短测量周期,反复用标准比较并结合适当的计算或校正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