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3.
4.
文章讨论了对于实验内容中的第三个实验即透射式全息照相光路的理论性改进,并从多方面提出措施,分析实验注意事项,以提高透射全息实验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6.
7.
8.
基于单光束干涉和一般的双光束干涉全息照相实验,本文设计了一种反射透射混合型双光束干涉光路,从理论上分析了两束物光与一束参考光干涉叠加后在全息干板上的强度分布情况,通过对照实验:拍摄只有反射物光的单光束干涉光路、只有透射物光的单光束干涉光路、反射透射混合型双光束干涉光路的全息图,对比分析成像效果,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光路拍摄得到的全息图成像更完整、更清晰、层次感更强;并进一步通过控制变量法,改变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而提高全息图的成像质量。经过多次探究,结果表明,当使用GS-I型全息干板,使用功率约为2.23mW、波长为632.8nm的氦氖激光器拍摄全息图时,控制曝光时间为15s,反射物光与参考光之间的夹角为25°~35°,透射物光与参考光之间的夹角为20°~30°,反射物光、透射物光与参考光的光强比约为1∶1∶1,全息图整体成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10.
针对单发次飞秒激光脉冲波形的测量,入射光夹角和晶体的偏转姿态是光路精确调节中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了精确描述入射光夹角和晶体的偏转与输出自相关信号的关系,我们对和频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和推导。文中对入射光夹角的取值范围进行数学推导和计算,并定量分析了输出的自相关信号与晶体的姿态的关系。结果表明,要满足位相匹配条件,入射夹角存在一个最小值为30.114°;产生的自相关信号输出方向对晶体的转动姿态不敏感,输出强度对参与耦合的两入射光束的夹角敏感;对晶体的转动姿态容量较大,且晶体越薄越不敏感;自相关信号的时间分辨力由晶体内参与耦合的两入射光束的夹角决定,改变晶体外的夹角不会改变时间分辨力。 相似文献
11.
12.
全息照相实验的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息照相实验中,增加两种拍摄全息光栅的光路,在一张全息底片上,经过三次曝光,拍摄一幅全息图和两种光栅常量值的全息光栅,可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一张全息底片能够记录多个不同信息的原理。 相似文献
13.
对大场景全息照相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场景全息照相是全息照相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拍摄较大的静态物体和贮存文物信息起重要作用。实现大场景全息照相的方法一般采用光程补偿法和根据激光器性质而采用光程差为激光器腔长偶数倍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需较好的防震装置和强激光光源,且光路复杂,调整麻繁,给大场景全息图的拍摄及普及带来一些困难。大场景全息照相与普通的小场景全息照相的差异在于它需要有一个较大的,能够把景物的全部信息(振幅和位相)加以记录的相干区域,要获得好的干涉效果,要求其光程差必须小于所用光源的相干长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大部分超短超强激光实验中真空光路调控效率低、操作方式繁琐等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LabVIEW软件开发平台的集成化实验光路调节系统来实现对光路高效便捷的调控。该系统由光斑位置采集单元、光斑位置调节单元和计算机等三部分构成,其设计思路是利用激光光斑映射在CCD上的空间位置,实现光路指向定位的反馈,根据反馈信息设计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光路指向的调控。该系统成功实现多线程并行运行,并将不同型号不同通讯方式的多个位移台控制器集成于同一界面控制。实验证明,与常用的手动调节系统相比,该系统对实验光路的调控更方便快捷,调节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大部分超短超强激光实验中真空光路调控效率低、操作方式繁琐等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LabVIEW软件开发平台的集成化实验光路调节系统来实现对光路高效便捷的调控。该系统由光斑位置采集单元、光斑位置调节单元和计算机等三部分构成,其设计思路是利用激光光斑映射在CCD上的空间位置,实现光路指向定位的反馈,根据反馈信息设计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光路指向的调控。该系统成功实现多线程并行运行,并将不同型号不同通讯方式的多个位移台控制器集成于同一界面控制。实验证明,与常用的手动调节系统相比,该系统对实验光路的调控更方便快捷,调节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