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OPO激光为激发光源,对两种新型三元固态配合物氯化稀土(Eu3+,Tb3+)乙酰丙氨酸咪唑进行了荧光光谱测试,发现激光激发波长为487 nm时,铽配合物在545 nm处产生较强的铽(Ⅲ)离子特征绿色荧光谱线,激发波长为465 nm和525 nm时,铕配合物均在613 nm和618 nm处产生强的铕(Ⅲ)离子特征红色荧光谱线;并且这两种稀土配合物的荧光均比相应稀土盐的强.分析了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讨论了配体对中心离子发光性能的影响.同时还测试了标题配合物的FTIR和UV/VIS光谱.  相似文献   

2.
铕-铽-柠檬酸-1,10-菲咯啉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合成了稀土(Eu^3 和Tb^3+)与柠檬酸、1-10非洛啉配位的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通过荧光光谱与荧光寿命的测试,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当铽掺入配合物,铽能极大地增强铕的特征荧光,而铽的荧光被严重猝灭,其荧光强度以指数形式衰减,铕的荧光在铽荧光猝灭最严重时,被增强的效果最好,铕的荧光强度是荧光增强效果和铕的含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当铕与铽的浓度比为6:4时能得到相应的铕的荧光最强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3.
利用荧光光谱法及紫外光谱法研究发现pH6.2醋酸-醋酸钠(HAc-NaAc)水溶液中铽与环丙沙星形成络合物使铽在490,545,590nm处出现Tb3 的特征发射峰即荧光被强烈的敏化增强,且在545nm处的荧光强度最大,铽离子的锐线发射光谱的特征最强峰545nm与罗丹明B的最大吸收峰波长552nm十分接近,能够发生能量转移反应。因此,随着碱性染料罗丹明B的加入铽-环丙沙星的特征荧光呈现有规律降低,表明罗丹明B对铽-环丙沙星荧光有猝灭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其猝灭类型主要为静态猝灭。又根据Frster理论,测得了罗丹明B对铽-环丙沙星的能量转移效率,相互结合距离等参数。从而进一步证明了该反应是单一静态猝灭过程,阐述了其荧光猝灭机理是通过能量转移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键合型铕-十一烯酸-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纪乐  王庭慰  张其土 《发光学报》2011,32(2):134-137
以铕-十一烯酸配合物和含氢硅油为原料,在铂催化剂作用下制备稀土有机硅加成产物。对产物进行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键接在有机硅高分子主链上,加成产物为一种键合型的铕-十一烯酸-硅橡胶复合材料。荧光光谱分析确定复合材料的最佳激发波长为393 nm;最强发射波长为616 nm,为铕离子的特征发射。同时,随着铕离子浓度的增大,复合材料没有荧光猝灭现象。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稀土(Eu3+和Tb3+)与二苯甲酰甲烷(DBM)、2,2′-联吡啶(Dipy)的一系列稀土配合物EuxTb1-x(DBM)3Dipy。元素分析和红外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荧光光谱研究了荧光性质。铽掺入配合物后,铽能极大地增强铕的特征荧光,铽对铕配合物的发光有协同作用。在该系列配合物中,不仅有机配体可以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发光的铕离子使其发光,而且铽离子也可将其吸收的能量通过分子内能量传递给铕离子。  相似文献   

6.
邻苯二甲酸—邻菲罗啉—铕—铽络合体系的荧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0  
波长为365nm的紫外光激发下均可发出特征荧光的邻苯二甲酸-邻菲罗啉-铕和铽固体络合物以机械研磨和化学作用两种方式进行混合,研究了这两系列混合络合物的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由于铕、铽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其荧光强度变化较大,而荧光发射峰位基本不变。经化学混合后铽对铕的荧光强度有极强的敏化作用,铕对铽具有很强的猝灭作用,并用红外光谱对上述四种络合物体系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以铽离子为荧光探针测定尿样中痕量环丙氟哌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研究了环丙氟哌酸同稀土离子铽形成的配合物体系的荧光光谱特性及实验条件对荧光强度的影响。在pH为6.0的条件下,配合物荧光体系可发射铽离子强的特征荧光,其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为328和545nm。以稀土离子铽为荧光探针,测定尿样中痕量的环丙氟派酸可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8.
邻苯二甲酸铕—铽络合体系的荧光性能和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本文对在365nm波长紫外光激发下均可发出特征荧光的铕、铽邻苯二甲酸固体络合物以机械混合和化学作用两种混合方式,研究了这两系列混合络合物的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无论其荧光发射波长还是其发射强度,铕、铽之间均存在相互影响;其中荧光发射峰位的变化较小,而荧光强度变化较大,铕、铽的荧光性能之间即存在相互敏化作用,又存在相互猝灭作用。红外光谱结果表明机械混合和化学作用都使络合物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9.
赵永亮  赵凤英 《发光学报》2002,23(3):273-276
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以二苯甲酰基甲烷(DBM)和2,2′联吡啶(Dipy)为配体,三价铕、等摩尔三价铕-钆及等摩尔三价铕-钇混合稀土为中心体的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研究了其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的最佳激发波长为425nm;在425nm波长光激发下,配合物发出较强的荧光;不发光的Gd^3 和Y^3 离子对Eu^3 离子的发光有一定增强作用,其中钇使铕的荧光发射增强大于钆;这两个不发光稀土离子对铕的发射峰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以二苯甲酰基甲烷(DBM)和2,2'联吡啶(Dipy)为配体,三价铕、等摩尔三价铕-钆及等摩尔三价铕-钇混合稀土为中心体的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研究了其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的最佳激发波长为425nm;在425nm波长光激发下,配合物发出较强的荧光;不发光的Gd3+和Y3+离子对Eu3+离子的发光有一定增强作用,其中钇使铕的荧光发射增强大于钆;这两个不发光稀土离子对铕的发射峰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双酰胺配体铕和铽混合固态配合物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氯仿和乙酸乙酯溶液中合成了以1,6-二[(2’-苄胺甲酰基)苯甲氧基]己烷(L)为配体的硝酸铕和硝酸铽配合物,以及不同摩尔比的铕和铽的共沉淀配合物,又按不同的摩尔比将单一的硝酸铕和硝酸铽配合物通过研磨混合,得到混合固态的铕铽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PS 光电子能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单一稀土硝酸盐与配体形成的是2∶3型的配合物;所有的配合物都具有相似的配位结构;与单一稀土配合物相比,相同摩尔比的混合配合物的紫外吸收有所降低;混合配合物中发生了一定的化学键合作用,电子结合能有变化。通过荧光光谱对这些配合物的荧光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表明与单一的铕和铽配合物相比,两种混合固态配合物无论是荧光发射峰位还是荧光强度均发生了明显变化,铽对铕的荧光强度有很强的敏化作用,铕对铽的荧光强度有猝灭作用。在紫外灯的照射下,共沉淀配合物的荧光颜色随着摩尔比的变化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稀土La(Ⅲ)、Nd(Ⅲ)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紫外吸收、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了稀土离子La(Ⅲ)和Nd(Ⅲ)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La(Ⅲ)和Nd(Ⅲ)离子能配位诱导BSA,使其分子中色氨酸和酪氨酸芳杂环疏水基团外露,在280 nm处的吸收增强而表现出增色效应和较小的蓝移.La(Ⅲ)和Nd(Ⅲ)可以有规律地猝灭BSA的内源荧光,其猝...  相似文献   

13.
铽-聚N-乙烯基乙酰胺体系中镧钆掺杂稀土配合物谱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掺杂镧和钆的铽-聚N-乙烯基乙酰胺(PNVA)的掺杂稀土配合物, 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 XPS光电子能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该配合物的光谱性质. 结果表明: 掺杂稀土配合物中的稀土离子都与高分子配体PNVA产生配位作用. 配合物的最佳激发波长为303 nm;在此波长激发下, 配合物发出较强铽的特征荧光, 说明非荧光稀土离子(La3 和Gd3 )对Tb3 离子的发光有显著的增强作用, 而对Tb3 的发射峰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Yb3+离子掺杂浓度对Yb∶YAG晶体发光及荧光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毛艳丽  丁菲  顾玉宗 《光子学报》2006,35(3):365-368
研究了不同掺杂浓度Yb∶YAG晶体的发光特性和荧光寿命.Yb3+在YAG晶体中的掺杂浓度分别为5at%、10at%、20at%、30at%.Yb3+离子掺杂浓度越高,Yb∶YAG晶体的吸收系数越大.采用940 nm波长的LD泵浦源和TRIA X550荧光谱仪,对这一系列掺有不同浓度Yb3+的Yb∶YAG晶体进行了荧光光谱的测定.结果表明:在1030 nm主发光波段的荧光强度以10at%Yb∶YAG的为最强.同时发现它在450 nm-680 nm波段有明显的可见发光,其强度随Yb3+掺杂浓度的增加而迅速地增强.Yb∶YAG晶体的荧光寿命存在浓度猝灭现象,对猝灭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浓度猝灭的主要原因是合作发光和痕量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发光.  相似文献   

15.
以Zn()为中心离子,5-氟脲嘧啶(5-Fu)和邻菲口罗啉(Phen)为配体,合成了[Zn(Phen)(5-Fu)2](NO3)2配合物,并利用荧光光谱考察了该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与BSA作用可导致BSA内源荧光猝灭,其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结合常数Ka=1.56×106L/mol,结合位点数n=1.40,且该配合物能够猝灭BSA分子表面94.0%的色氨酸(Trp)残基,是良好的BSA猝灭剂。  相似文献   

16.
利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Tb(Sal)3·3H2O纳米微晶和Tb(sal)3·2H2O稀土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透射电镜表征了纳米微晶和稀土配合物的结构、热性质和粒径大小。利用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紫外光谱探讨了有机配体和中心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过程。结果显示Tb(Sal),·3H2O纳米微晶的粒径主要分布在50~250nm区域并且发出较强铽(Ⅲ)离子的特征荧光。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扩展稀土配合物在发光材料以及磁材料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稀土金属离子与色氨酸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碱性介质中,稀土离子与色氨酸形成离子缔合型异配位络合物使色氨酸的荧光猝灭,在pH=10-11的H3BO4-HAc-H3PO4-NaOH介质中,色氨酸的荧光发射和稀土离子对其荧光猝灭均达到最大值,各个稀土离子对色氨酸的荧光猝灭强度也基本相似,本文还建立了稀土离子与色氨酸配合物的分子模型并对其荧光猝灭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以二苯甲酰基甲烷 (DBM )和 2 ,2′联吡啶 (Dipy)为配体 ,三价铕、等摩尔三价铕 钆及等摩尔三价铕 钇混合稀土为中心体的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研究了其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 :配合物的最佳激发波长为 4 2 5nm ;在 4 2 5nm波长光激发下 ,配合物发出较强的荧光 ;不发光的Gd3 + 和Y3 + 离子对Eu3 + 离子的发光有一定增强作用 ,其中钇使铕的荧光发射增强大于钆 ;这两个不发光稀土离子对铕的发射峰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掺杂浓度Yb∶YAG晶体的发光特性和荧光寿命·Yb3 在YAG晶体中的掺杂浓度分别为5at%、10at%、20at%、30at%·Yb3 离子掺杂浓度越高,Yb∶YAG晶体的吸收系数越大·采用940nm波长的LD泵浦源和TRIAX550荧光谱仪,对这一系列掺有不同浓度Yb3 的Yb∶YAG晶体进行了荧光光谱的测定.结果表明:在1030nm主发光波段的荧光强度以10at%Yb∶YAG的为最强·同时发现它在450nm~680nm波段有明显的可见发光,其强度随Yb3 掺杂浓度的增加而迅速地增强·Yb∶YAG晶体的荧光寿命存在浓度猝灭现象,对猝灭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浓度猝灭的主要原因是合作发光和痕量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发光·  相似文献   

20.
稀土配合物的荧光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对稀土元素铕、铽、镝的氯化物与咪唑二元配合物,与丙氨酸、咪唑三元配合物,乙酰甘氨酸铕、镧、钕、铕与苯并咪唑配合物以及它们的配体,以可见光为激发光进行了荧光光谱测量,比较了不同稀土元素的荧光特性,分析了不同配体对稀土离子荧光特性的影响,讨论了稀土离子在配合物中的发光机制,同时还观察分析了升频荧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