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6篇
化学   198篇
力学   57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3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分子筛择形特点,对煤直接液化油中的混合酚实施高效分离。本研究选取间甲酚和对甲酚作为分离煤直接液化油馏分段混合酚的模型化合物,采用化学液相沉积法对HZSM-5吸附剂的孔口结构进行改变,分析分子筛硅铝比及颗粒粒径对模型化合物间甲酚和对甲酚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以获得高性能固相吸附剂,并将其应用于180-190℃馏分段混合酚分离。结果表明,当分子筛硅铝比为25、粒径为3-5 μm时,分子筛的孔口结构调节效果最优;当正硅酸乙酯的最小用量为0.2 mL/g时,固相吸附剂的吸附量为0.03 g/g,对甲酚选择性高于95%。由于外表面沉积物对吸附剂的孔口结构变化,导致对甲酚选择性的提高。进一步采用HZSM-5(1)吸附剂对真实煤直接液化油混合酚的分离中发现,苯酚和对甲酚的选择性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近年来煤直接液化油品组分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单体烃组成、族组成和碳数分布、杂原子化合物的分析等方面。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简要展望(引用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系统研究了纳米级核壳催化剂由合成气经费托合成路线一步法直接制备液化石油气。通过采用共沉淀法、改性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相结合的方法将Cu纳米颗粒浸渍在介孔二氧化硅壳包覆的FeMg催化剂上,所制备的Cu/FeMg@SiO2纳米核壳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一系列的表征技术进行分析,如XRD、TEM、N2吸附-脱附、H2-TPR,XPS和CO2-TPD等。Cu/FeMg@SiO2纳米核壳催化剂在液化石油气合成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CO转化率(96.6%)和较低CO2选择性(21.9%),其中,液化石油气的选择性到达37.9%。反应结果表明,SiO2壳层抑制了CH4的形成,有助于增加长链产物。同时,高的CO转化率归因于Cu/FeMg@SiO2上活性金属Cu元素在SiO2壳上的高分散,进一步促进了烯烃加氢和C5+烃类产物的裂解。本实验中所提出的催化剂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一典型含氧煤层气气源,构建了适用于小型液化装置的丙烷预冷氮-甲烷膨胀液化精馏工艺,并采用Aspen Plus对该流程进行建模及分析。以流程比功耗、甲烷回收率为评价指标,分别研究了制冷剂高压压力PN2和低压压力PN7对流程比功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N2为3.8MPa,P_(N7)为0.3MPa时,比功耗为0.513k Wh·Nm~3,甲烷回收率为93.42%,LNG产品纯度接近100%。结合爆炸极限计算表明,含氧煤层气在压缩、冷却、液化及节流过程中,甲烷浓度均高于爆炸上限,操作安全性较高,而精馏塔顶部甲烷浓度变化会穿越爆炸上下限区间,基于此,采用原料气低压初脱氧的方式来控制精馏塔顶部氧气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对当粗脱氧后进入压缩机的煤层气含氧量低于2.4mol%时,流程操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高压天然气进入城市管网前必须在门站减压,一般是通过节流阀完成,造成能量的极大浪费。考虑利用天然气压力,提出一套结合氮膨胀的新型液化流程。使用HYSYS软件对流程进行设计和模拟,通过氮膨胀制冷工艺调节,获得较低的制冷温度,避免了BOG气体的产生。选取流程中的关键参数,并以比功耗为目标函数对流程进行优化。同时展示了文献中其它三种流程(NEC-Propane,SMR,C3MR)的优化结果,为更客观比较四种流程,以比功耗和效率为指标,将其它三种流程对应的参数应用到本文提出的新型氮膨胀流程中并进行对比。针对天然气组分、天然气制冷负荷这两种工况的变化,提出不同的控制策略,在策略指导下流程较高的效率表明对工况的变化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以最新研制的大功率回热式脉管制冷机为核心,建立了一台小型撬装式BOG(Boiled off Gas)再液化实验装置。与传统的BOG再液化装置相比,该装置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简单、经济效益好等优点。通过测试实验,0.4MPa时,在9400W的电机功率下,该装置制冷功率达到267W@86K;对制冷机冷头和冷屏进行改进后,在8450W的电机功率下,该装置在0.3MPa时的制冷功率达到430W@83K。实验结果表明:对制冷机冷头和冷屏进行优化后,装置的有效制冷功率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7.
LNG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资源利用开发了新的途径。基于液化天然气尾气的特点,文中提出了一种与液化天然气产业联产氦气的新方法,设计了相应的工艺流程。通过对尾气进行增压脱酸、冷凝分离、加氧脱氢、内纯化除杂等多种处理,可对天然气尾气中的氦进行有效提取分离,最终达到纯氦的技术指标。该方法有望使国内不具备工业提取价值的氦资源重新得到利用,在国内建立一种新型的氦供应途径。  相似文献   
8.
The tendency of particles in a water-saturated granular mass to re-arrange into a denser state during cyclic shearing under pressure results in an increase in pore water pressure. The increase in the pore water pressure causes a reduction in the inner particle contact forces, and in turn easier re-arrangement of the particles. Eventually, the material loses its shear strength, partially or almost completely. In this paper, a general three-dimensional continuum mechanics model is presented for the deformation of granular materials. A physically based model is also presented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liquefaction of the water saturated granular material under undrained cyclic shearing. The model incorporates the fabric of the granular mass, which develops as the frictional granular mass is deformed in shear. It includes the coupling between shearing and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The model parameters are estimat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cyclic shearing experiments on large hollow cylindrical samples of silica sand. Basically,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utilizing this model can embody liquefaction phenomena of the water saturated granular material under undrained cyclic shearing.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崇明岛内大量勘探资料的分析研究,本文分析了岛内浅层砂土、粉土的分布特征,并根据岩性及静力触探指 标对其进行详细分类,找出了每类土的典型静力触探曲线,最后探讨了各类土的液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了粉土液化的影响因素,选取粉土的平均粒径,相对密度,标准贯入击数和上覆有效压力作为评价指标,构造粉土液化的模糊识别模式。验证和应用结果表明,模糊识别模式具有很好的映射能力,是粉土液化势预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