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化学   3篇
力学   2篇
物理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考察了外在的机械运动诱导的放射性核素111In的电子俘获衰变和32P的β衰变速率的变化. 结果表明, 在地球北半球的顺时针和逆时针圆周离心运动中(半径8 cm, 2000 r/min), 111In电子俘获衰变的半衰期比文献值(2.83 d)分别降低2.83%和增加1.77%, 32P的β衰变的半衰期比文献值(14.29 d)分别降低3.78%和增加1.75%; 当顺时针和逆时针圆周运动的转速增加为4000 r/min时, 111In的半衰期分别降低11.31%和增加6.36%, 32P的半衰期分别降低10.08%和增加4.34%. 当外在机械运动作用取消后, 放射性核素111In和32P的衰变速率均分别恢复到正常文献值. 发现外在圆周运动依赖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分别明显增加和降低111In和32P衰变过程的衰变速率, 并且其效应随圆周离心运动转速的增加而增加. 这些结果可能起因于不对称的力学作用.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外在的机械运动诱导的放射性核素111In的电子俘获衰变和32P的β衰变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地球北半球的顺时针和逆时针圆周离心运动中(半径8 cm,2000 r/min),111In电子俘获衰变的半衰期比文献值(2.83d)分别降低2.83%和增加1.77%,32P的β衰变的半衰期比文献值(14.29d)分别降低3.78%和增加1.75%;当顺时针和逆时针圆周运动的转速增加为4000r/min时,111In的半衰期分别降低11.31%和增加6.36%,32P的半衰期分别降低10.08%和增加4.34%.当外在机械运动作用取消后,放射性核素111In和32P的衰变速率均分别恢复到正常文献值.发现外在圆周运动依赖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分别明显增加和降低111In和32P衰变过程的衰变速率,并且其效应随圆周离心运动转速的增加而增加.这些结果可能起因于不对称的力学作用.  相似文献   
3.
10MeV LIA强流电子束的聚焦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10MeV直线感应加速器(LIA)的输出束在螺线管透镜作用下的聚焦特性。通过解非线性电子轨迹方程获得实验所需的磁场范围,并解析分析空间电荷效应、发射度、透镜球面像差和色散像差对最小焦斑直径的限制,同时,对束质心螺旋运动影响束聚焦的情况亦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螺线管聚焦磁场下,可获得直径≤6mm的电子束焦斑,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刚体的力螺旋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 《力学与实践》1999,21(3):61-62
对力螺旋矢作用下的刚体力螺旋运动进行了教学上的叙述,与力矢作用下的刚体平动和力偶矢作用下的刚体定轴转动并列.本文对力螺旋矢以及与力螺旋矢相关的力螺旋运动和力螺旋动力学给出教学上的编排和简要的论述与例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两无限长柱面之间流体的螺旋运动,算出了这种运动中流体对两柱面的作用力.这些结果可用于讨论石油开发及地质勘探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流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10MeVLIA强流电子束的输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介绍了10MeV直线感应加速器(LIA)束输运系统布局及实验的调试规律。分析了束横向运动对束稳定输运的影响,理论分析和实验调试的结果表明,抑制束稳定输运的主要障碍来自束的横向运动。当束稳定输运时,可获得束能10.4MeV,束流强度2.6kA,束半高宽约100ns的强流脉冲电子束。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射线光学的方法计算了球形微粒在微纳光纤涡旋倏逝场中的受力,并研究了微粒与微纳光纤表面之间的距离、微粒半径和微纳光纤半径对微粒受力的影响。微粒在梯度力的作用下被捕获到微纳光纤表面,同时在散射力的作用下沿微纳光纤中光束传播的方向绕光纤螺旋状运动。离光纤表面距离越远,微粒受到的光辐射压力越小。当微纳光纤半径不变时,微粒的径向捕获效率、沿光轴的传输和绕光纤的转动可分别通过微粒的半径来优化;而当微粒半径不变时,可分别通过微纳光纤半径来优化。  相似文献   
8.
螺旋运动轨迹在自然界的各个尺度中普遍存在,其影响着多种生命过程包括生物繁殖、觅食、定位有利环境和检测营养梯度等。开发化学力等驱动螺旋运动的人工游泳体不仅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以及提升我们对生物游泳体运动规律和机理的认识,同时推动新型机器人运动设计和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效率。本文首先总结了人工系统中以微生物鞭毛/纤毛的旋转和拍打等方式为灵感来源设计的可进行螺旋运动的人工游泳体,然后综述了近年来在材料化学领域制备的进行螺旋运动小型人工游泳体的研究进展,并根据驱动力来源的不同对各种类型活性人工游泳体进行分类介绍,最后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待解决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