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28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光照和氮素对外来植物凤眼莲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不同光照和氮素营养处理的外来植物凤眼莲的生长、生物量分配、硝酸还原酶活性、游离氨基酸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探讨其对环境适应性的生理学机制。凤眼莲表现出极强的可塑性,随光照和氮素营养的增加,凤眼莲生长速率明显加快,氮素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活性上升。根部吸收的硝酸根离子大部分运输到叶片中还原,氮素同化效率高。氨基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现明显的变化,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根冠生物量分配显著相关。本研究表明风眼莲对光照和氮素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其快速生长和高可塑性依赖于对环境变化的牛理响廊。  相似文献   
3.
短尾蝮新突触前毒素和细胞毒素的纯化及部分序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中国产短尾蝮蛇(Agkistrodon blomhoffii brevicaudus)毒中的毒性蛋白重新进行了纯化,结果从中获得了3个由约122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毒蛋白(AgTx-1,AgTx-2和AgTx-3)。三者对小鼠的LD_(50)分别为0.075,0.51和6.6mg/kg。在小鸡颈二腹肌标本上的毒理分析表明,AgTx-1和AgTx-2均在阻遏接头传递之后,亦不影响肌肉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在AgTx-3的作用下,标本的间接收缩则由于舒张不全而逐渐变小,最后停止在挛缩状态。部分氨基酸序列测定结果又表明,AgTx-1和AgTx-2的N-端32肽序列完全相同。考虑到AgTx-1的LD_(50)在粗毒中的含量及其序列等均与前文报道的β-AgTx极为相似,故我们认定它们为同一毒素,并定名为β_1-AgTx。而AgTx-2则应是新的突触前毒素,相应地定名为β_2-AgTx,至于AgTx-3便是新发现的细胞毒素。  相似文献   
4.
迪拜的逆袭     
王海 《珠算》2014,(6):24-24
世人目睹了一贫如洗的小镇逆袭成为了世界上最具可塑性的增长地区,我们有理由相信,迪拜的“想象力”仍然有助于其在全球化的过程中长袖善舞。  相似文献   
5.
6.
陈军  李春光 《物理学报》2011,60(5):50503-050503
近期文献中报道了在具有自适应反馈突触的神经元模型中,随着参数的变化,存在从两个共存吸引子到一个相连吸引子再到两个共存吸引子的混沌转化现象.本文对此模型进行了电路设计,同时对具有非单调激活函数功能的电路设计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利用Electronic Workbench (EWB)软件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了仿真实验,研究了电路中的混沌现象,验证了所设计电路的动力学行为与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十分相似. 关键词: 自适应反馈突触 神经元模型 混沌 电路设计  相似文献   
7.
8.
9.
 在理论所第十次专题讲座上,中科院生物所郭爱克研究员作了题为《脑--世界的选择性表征》的报告.  相似文献   
10.
SrFeOx(SFO)是一种能在SrFeO2.5钙铁石(BM)相和SrFeO3钙钛矿(PV)相之间发生可逆拓扑相变的材料.这种相变能显著改变电导却维持晶格框架不变,使SFO成为一种可靠的阻变材料.目前大部分SFO基忆阻器使用单层BM-SFO作为阻变功能层,这种器件一般表现出突变型阻变行为,因而其应用被局限于两态存储.对于神经形态计算等应用,单层BM-SFO忆阻器存在阻态数少、阻值波动大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设计出BM-SFO/PV-SFO双层忆阻器,其中PV-SFO层为富氧界面插层,可在导电细丝形成过程中提供大量氧离子并在断裂过程中回收氧离子,使导电细丝的几何尺寸(如直径)在更大范围内可调,从而获得更多、更连续且稳定的阻态,可用于模拟长时程增强和抑制等突触行为.基于该器件仿真构建了全连接神经网络(ANN),在手写体数字光学识别(ORHD)数据集进行在线训练后获得了86.3%的识别准确率,相比于单层忆阻器基ANN的准确率提升69.3%.本研究为SFO基忆阻器性能调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并展示了它们作为人工突触器件在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