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5篇
物理学   7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张贻齐  卢克清  张磊  张美志  李可昊 《物理学报》2008,57(10):6354-6359
用数值方法证实了亮、暗屏蔽光伏孤子在有外加电场的LiNbO3晶体中都可以发生大自偏转,并验证了这种自偏转现象不但与晶体中受主浓度NA有关而且还与外加电场E0有关. 在E0相同的条件下,NA越小这种自偏转现象越明显,在NA相同的条件下,E0越大自偏转现象越明显. 还发现亮、暗屏蔽光伏孤子的自偏转现象不同:亮屏蔽光伏孤子整体都发生明显偏转,暗屏蔽光伏孤子的偏转只是发生在一侧,其极值位置和另一侧几乎不发生偏转. 关键词: 自偏转 空间孤子 光折变效应  相似文献   
2.
基于扩散效应及暗辐射强度对温度的依赖关系,研究了温度对双光子光伏光折变介质中亮光伏空间孤子动态演化及自偏转特性的影响。将亮孤子作为入射孤子波,采用数值方法求解孤波演化方程,结果表明:在给定温度下,双光子光折变介质中可以形成稳定的亮光伏空间孤子,当介质的温度变化不大时,孤子将克服较小的扰动而保持稳定的孤子传播,当温度变化足够大时,孤子将变得不稳定甚至崩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孤子中心的自偏转距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特定温度下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闭路光伏暗空间孤子的自偏转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光勇  刘劲松 《光学学报》2006,26(10):559-1561
通过考虑扩散效应的影响,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一维稳态闭路光伏暗空间孤子的自偏转特性。结果表明,在扩散项的影响下,光伏暗空间孤子光束的中心沿一个抛物线轨迹在光折变晶体光轴方向上产生偏转;孤子中心偏转距离随光伏场以及入射孤子波强度的增加而单调增加。光伏暗空间孤子与明孤子的自偏转规律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4.
光伏暗孤子和灰孤子的自偏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用数值法和微扰法研究了考虑背景光时光伏暗空间孤子的自偏转特性.与亮孤子不同,暗孤子光束中心的运动轨迹不为抛物线.在归一化的直角坐标系(ξ,ζ)中,暗孤子朝ξ>0的方向偏转;同时,暗孤子光束中心光强发生改变.通过调节晶体对信号光和背景光的有效光伏系数之比r或信号光光强可以控制它的自偏转.还用数值方法研究了灰空间孤子的自偏转特性,发现灰孤子光束自偏转特性依赖于横向初速度v.当v>0时,灰孤子光束朝ξ>0的方向 关键词: 光伏空间暗孤子 光伏空间灰孤子 扩散效应 自偏转  相似文献   
5.
通过考虑扩散效应的影响,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温度对光伏光折变介质中的明空间孤子演化和自偏转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晶体温度变化时,明孤子可以呈现为稳定态、较大周期的压缩和膨胀态,或塌陷态。同时,明空间孤子中心偏转距离随温度增加而增加,在一个特定温度处达到最大值,之后随温度增加而减小,在高温和低温区域此偏转距离趋于零。孤子的最大偏转距离和对应的特定温度随入射孤子波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进一步采用微扰方法研究了明孤子自偏转过程,其结果与数值方法获得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基于带输运模型理论建立了 LiNbO3 晶体屏蔽光伏孤子的时空演化动力学方程, 用有限差分方法求解发现, LiNbO3 晶体中明、暗屏蔽光伏孤子存在大的自偏转, 并且光孤子形状变得具有不对称性, 偏转方向的曲线斜率绝对值变大, 偏转反方向的曲线斜率绝对值变小. 分析研究表明影响其自偏转度和形变的因素包括受主浓度 NA, 暗辐射强度 Id 和外加电场 E0 .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NA 越大, 明孤子的自偏转度与形变越小, 暗孤子的自偏转度与形变反而越大; 对于 Id , 它对明暗孤子的影响是相同的, Id 越小, 晶体里诱导出的空间电荷场越容易达到饱和, 当信号光中心光强与暗辐射强度之比为 10-1时无饱和现象产生; 随着 E0 数值的增大, 明孤子的自偏转度和形变减小, 而暗孤子的自偏转度和形变反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刘劲松  郝中华 《中国物理》2003,12(10):1124-1134
The self-deflection of a bright solitary beam can be controlled by a dark solitary beam via a parametric coupling effect between the bright and dark solitary beams in a separate bright-dark spatial soliton pair supported by an unbiased series photorefractive crystal circuit. The spatial shift of the bright solitary beam centre as a function of the input intensity of the dark solitary beam (\hatρ) is investigated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higher-order space charge field in the dynamics of the bright solitary beam via both numerical and perturbation methods under steady-state conditions. The deflection amount (Δs_0), defined as the value of the spatial shift at the output surface of the crystal, is a monotonic and nonlinear function of \hatρ. When \hatρ is weak or strong enough, Δs_0 is, in fact, unchanged with \hatρ, whereas Δs_0 increases or decreases monotonically with \hatρ in a middle range of \hatρ. The corresponding variation range (δs) depends strongly on the value of the input intensity of the bright solitary beam (r). There are some peak and valley values in the curve of δs versus r under some conditions. When \hatρ increases, the bright solitary beam can scan toward both the direction same as and opposite to the crystal's c-axis. Whether the direction is the same as or opposite to the c-axis depends on the parameter values and configuration of the crystal circuit, as well as the value of r. Som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