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3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71篇
化学   712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25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密耦方法计算了非对称同位素替代分子与氦原子碰撞(He-HD,HT,DT)转动激发,当入射能量E=0.3 eV时,得到了上述碰撞体系的微分散射截面或角分布.基于上述理论计算,讨论了原子与双原子分子碰撞的同位素效应.  相似文献   
2.
在3?3?.4MeV/u 17N束轰击197Au靶产生的反应中,利用放置于不同角度组合的17个中子探测器(4°—83°)和14个半导体望远镜(2.3°—9.0°)对反应产物碎片与中子进行了符合测量.经对所得实验角分布积分得到Z=3—6元素的同位素产额分布.在参加者-旁观者模型框架下,采用17N原子核内部的不同密度分布计算了同位素产额分布并与实验数据做比较.  相似文献   
3.
4.
原油饱和烃指纹的内标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内标法建立了原油中正构烷烃、生物标志物(甾、萜烷类)的分析方法。确定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和组分定性定量方法。讨论了柱层析分离能力。结果表明,所有饱和烃组分均流入第一部分流出液F1中,分离能力较为满意。对48种甾、萜烷类生物标志物组分以及姥鲛烷、植烷和正构烷烃等进行了定性确认,定性化合物数量多,信息量大,易于据此进行可靠的油指纹分析鉴别。32个正构烷烃组分相对标准差为1.2%~7.4%;45个生物标志物组分相对标准偏差为2.5%~9.2%。分析精密度较好,满足油指纹鉴别需要。正构烷烃回收率为73%~116%;生物标志物为84%~106%;回收率结果较为满意。正构烷烃方法检出限为7.0μg/g;生物标志物为0.65μg/g,满足原油样品分析要求。通过本方法对自不同和相同平台的原油样品进行饱和烃浓度分析,并采用浓度数据进行鉴别,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5.
简单介绍了氧同位素交换技术及其在多相催化氧化反应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Sm-Nd isotopic ages for C-type eclogite (243.9±5.6 Ma) and mafic and ultramafic rocks(230.6±30.7 Ma and 402.6±17.4 Ma) from the Qinling-Dabieshan orogenic belt are reported.These ages suggest that at the early Triassic, the North and South China Blocks have beenunited along the Qinling-Dabieshan collision zone, and before the final collision, a se-ries of ophiolite obductions took place successively away from the continental marginduring the Paleozoic.  相似文献   
7.
In this study, local least squares (LL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were applied to deal with the disturbances in a data set of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s after necessary data transformations.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PCA with standard normal variate (SNV) transformation of data led to meaningful classification of 33 different Erigeron breviscapus herbal samples. The result was also corroborated by variance squares discriminant method. The quality of herbal objects was further evaluated, and the causes of this fact have been explained from a chemical point of view. At the same time, it implied an idea for qual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herbal objects with a common class pattern of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s.  相似文献   
8.
用质谱技术对钾、钙同位素体系特征参数测定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子成  王俊新  张巽  刘桂建  贺剑峰 《分析化学》2002,30(11):1281-1284
报道了用FinniganMAT 2 62质谱技术和同位素稀释法测定了光谱纯CaO和国际二级标准Tahiti(CaCO3)的同位素40 Ca 42 Ca比值以及后者的40 Ca含量 ,RSD分别为 0 .0 2 %和 0 .1 %。对国家钾标样的测定表明 :39K、40 K和41 K同位素丰度分别为 0 .93 2 60± 0 .0 0 1 2、0 0 0 0 1 1 2 0± 0 .0 0 0 0 1 2 9和 0 .0 672 86± 0 .0 0 0 1 2 5。其中39K含量为 0 .1 2 1 72± 0 .0 0 0 2 9,与标准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实验测定结果为在我国开展40 K 40 Ca同位素体系的定年和环境的示踪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在Ce0.6Zr0.4O2,Ce0.6Zr0.35Y0.05O2,Pr0.6Zr0.4O2和Pr0.6Zr0.35Y0.05O2 (分别表示为CZ,CYZ,PZ和PYZ)样品表面上的CO氧化反应和18O-16O 同位素交换反应.结果表明: 在CZ和PZ系列固熔中掺杂Y3 离子可以改善晶格氧的迁移速度;PZ和PZY的晶格氧比CZ 和CZY 的晶格氧具有更高的氧化反应活性.其原因是将Y3 掺杂到Ce0.6Zr0.4O2 或Pr0.6Zr0.4O2晶格中,增加了样品的氧空位浓度,从而提高了晶格氧的迁移性质,而PrOx比CeO2具有更低温度的氧化还原性质,因此PZ和PZY的晶格氧比CZ 和CZY 的晶格氧具有更高的氧化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0.
师海波  沈师孔 《催化学报》2006,27(12):1096-1100
 采用脉冲D2反应研究了CeO2在Co-CeO2/SiO2费托合成催化剂中的作用机理. 通过比较在Co-CeO2/SiO2和Co/SiO2催化剂上的脉冲D2反应实验结果发现, CeO2可以提高载体表面 Si-OH 的H-D同位素交换活性和 Si-OH 中H参与CO加氢反应的活性; CeO2不仅增加了催化剂表面活性碳物种的总量,而且活性碳物种以链增长单体-CH2-为主,因而有利于增加费托合成反应速率和链增长几率; CeO2的加入明显提高了催化剂表面碳原子的加氢反应速率,从而减少了碳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