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年来世界各地频发灾情疫情等紧急事件,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物资保障。在这种情况下,急需建立应急物资中心来缓解燃眉之急。该类问题通常面临资源稀缺并且时间相对紧迫的处境,因此需要在短时间内获得合理的应急设施选址方案来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对应急物资中心选址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一种考虑后续运输成本以及有概率发生紧急事件而导致无法正常运送物资的双目标离散选址模型,并为此设计一种二进制多目标蝗虫优化算法。该算法采用模糊关联熵系数来引导迭代更新,同时为其添加外部档案,最优解选择机制和竞争决策机制来提升算法性能。多次数值实验表明该算法的计算效率和求解质量较高,可作为应急物资中心选址问题的一种可行且有效的算法。  相似文献   
2.
为给蝗虫诱导光场光谱的确定提供理论支持,探讨蝗虫趋光性视觉机理,利用AvaLight-DHS光源和AvaSpec光纤光谱仪系统,进行了蝗虫视觉系统接受光照能量刺激后蝗虫视觉光谱效应的测定,在此基础上,利用蝗虫趋光响应光谱装置,对照验证蝗虫趋光响应光谱差异性。结果表明:蝗虫视觉系统对430,545,610 nm单光光子的吸收程度显著且存在差异,行为响应表现为蝗虫对橙、紫、绿、蓝光光照具有选择敏感差异性,并以紫光响应活动强度最大,橙光响应程度最优,同时,蝗虫对光谱光子能量吸收具有选择差异性和光照时间的要求,而光谱的敏感程度及光照能量的强弱,影响蝗虫趋光定向响应程度,且蝗虫光感受器对光子能量强度的吸收转化,所致蝗虫趋光视觉生物光电效应的生理微反应,是蝗虫趋光响应的原因,因此,蝗虫视觉光谱效应,仅在蝗虫视觉生物光电效应被光谱光照激活状态下,才能呈现出光谱吸收效应的敏感性,依据紫光较强的粒子激发性,进行橙、紫、绿、蓝光谱光场机制的合理组合,可形成有效的蝗虫趋光诱集光场,然而,蝗虫趋光机理的阐述缺乏量化性数据,尚需进行光照刺激蝗虫的趋光行为、视觉电位及视觉光谱效应的测定对照,来完善蝗虫趋光机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记述在新疆发现的蝗虫二新种。新种荒漠蚍蝗Eremippus barbarus sp. nov.,近似于Eremippus apacus Mistsh.及E. foveolatus Mistsht,主要区别为雄性触角中段一节较细,其长为宽的1.9倍;两性前翅较短,其顶端到达后足股节膝部(雄性)或后足2/3处(雌性);又以雄性肛上板顶端较钝区别于E. apacus,以雄性头侧窝较宽(长为宽的1.9倍)区别于E. foveolatus.新种Sphingonotus striatus sp. nov. 近似于盐池束颈蝗sphingonotus yenchihensis cheng et Chiu,主要区别为雄性复眼较长,其长为眼下沟长的2倍;两性后足股节较细长。其长为宽的5倍(雄)或4.4倍(雌);两性自头顶到前胸背板后缘具一宽的黑褐色中央纵纹;前翅无暗色横带纹,后足胫节无明显的暗色环。  相似文献   
4.
光谱分析技术在蝗虫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蝗虫监测技术的研究对保护生态环境和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缺乏准确、有效的方法。文章介绍了蝗虫测报技术的发展和蝗虫生境监测的重要性,阐述了光谱技术在蝗虫预测方面的发展概况以及常用算法。遥感可对蝗虫栖息、生长、繁殖的生境进行监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可建立测报模型。利用高光谱遥感可以更为准确地监测蝗虫灾害,有利于量度蝗虫危害程度和划分发生区域,同时可监测蝗虫群落的空间分布动态。近红外技术可以判别蝗虫的种类,还可通过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测定来监测蝗虫的产卵地,对局部抽样调查和观测蝗虫非常有利。光谱分析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监测和预测蝗虫发生的工具,由于其在空间定位、信息获取、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优势,必将成为这一领域重要的研究手段。文章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Biomechanical and dynamic mechanism of locust take-off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biomimetic locust robot hopping vehicle has promising applications in planet exploration and reconnaissanc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bionic dynamics model of locust jumping by using high-speed video and force analysis. This paper applies hybrid rigid-flexible mechanisms to bionic locust hopping and studies its dynamics with emphasis lai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ce and jumping performance. The hybrid rigid-flexible model is introduced in the analysis of locust mechanism to address the principles of dynamics that govern locust joints and mechanisms during energy storage and take-off.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biomimetic mechanism is studied by considering the flexi- bility according to the locust jumping dynamics mechanism. A multi-rigid-body dynamics model of locust jumping is establish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Lagrange method; elastic knee and tarsus mechanisms that were proposed in previous works are analyzed alongside the original bionic joint configurations and their machinery principles. This work offers primary theories for take-off dynamics and establish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ture studies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6.
以青海湖西侧铁卜加样区草地蝗虫密度的空间插值为例 ,对比分析了趋势面分析、普通克立格分析和泛克立格分析三种方法 .结果表明 ,1指数模型能够较好地模型化克立格分析中的半方差变异函数 ;2草地蝗虫的空间相关距离为 1 3 5米左右 ;3泛克立格分析插值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应用同工酶技术,对隶属于两科五属的五种蝗虫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酯酶(EST)同工酶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进行了生化遗传学研究,共分析了7个基因位点,采用Nei(1972)的公式,计算各位点上等位基因的频率,求出标准遗传距离(D)和物种分化时间(t),并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出以三点结论:1.五种蝗虫种间LDH,EST和MDH在基因位点的表达,各位点上等位基因的分布以及同一位点上各等位基因的频率三方面均具有明显差异。2.这五种蝗虫及所分析的7个基因位点,都表现出较高程度的基因分化和遗传多态现象。3.初步确定了这五种蝗虫种间的亲疏关系及物种分化时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