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9篇
化学   54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本文利用Sep-Pak Cu和反相HPLC从我国产绿臭蛙皮的甲醇提取物中分得一新的神经降压肽类似物:绿臭蛙降压肽。其结构为Asp-Lys-Arg-Pro-Tyr-Ile-Leu-His-Glu。此结构与神经降压肽羧端部分结构相似。但比后者多出残基His-Glu。相应的合成品与天然肽在高效液相色谱、氨基酸分析和生物测定中均表现一致。此肽对大鼠产生降血压效应,但作用比神经降压肽弱。该肽对豚鼠回肠制品有很强的和可重复的收缩活性,这一点又与两栖动物皮肤中另一神经降压肽类似物——xenopsin的相应活性有别。  相似文献   
2.
消臭抗菌纤维素纤维的制备、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一种制备消臭、抗菌纤维素纤维的新方法,即先将纤维素纤维用多元羧酸进行化学修饰,然后在铜溶液中处理,生成铜螯合纤维素纤维,用红外光谱、电子自旋波谱表征了该纤维的配位结构,消臭和抗菌实验结果显示,这种功能性纤维对硫化氢,氢气、三甲胺的消臭率分别达到100%,92.1%和80.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9.14%,93.59%和82.50%,用X射线衍射,电子自旋波谱分析了该纤维吸附硫化氢,氨气、三甲胺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四羧基金属酞菁负载纤维素纤维的制备及其消臭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四羧基铁酞菁(Fe-CPc)和四羧基钴酞菁(Co-CPc),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在酸性条件下,将四羧基金属酞菁负载到改性纤维素纤维上,制备得到消臭纤维.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四羧基铁酞菁消臭纤维(FePcF)、四羧基钴酞菁消臭纤维(CoPcF)和混合金属酞菁消臭纤维(CoFePcF)3种功能性纤维都能有效去除甲硫醇、硫化氢、氨气和三甲胺,甲硫醇和硫化氢按催化氧化机理除去,而氨气和三甲胺按酸碱中和机理除去;3种消臭纤维对甲硫醇和硫化氢的消臭效果为CoFePcF>CoPcF>FePcF.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臭牛沟组是一个跨统的岩石地层单元,它的下部属维宪中-晚期,中部为纳缪尔早期E带,上部属纳缪尔中-晚期。上、下石炭统的界线从该组的中上部之间通过。  相似文献   
5.
以四氯乙烯作萃取剂,以丙酮为分散剂对水样中4种嗅味物质,二甲基异莰醇、土臭素、β-环柠檬醛和β-紫罗兰酮进行分散液液微萃取,提取液供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下,4种嗅味物质的线性范围均为0.05~20μg.L-1。二甲基异莰醇、土臭素、β-环柠檬醛和β-紫罗兰酮的检出限(3S/N)分别为0.03,0.01,0.02,0.01μg.L-1。方法用于自来水和河水样品分析,4种嗅味物质的回收率在87.7%~102%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1.8%~7.8%之间。  相似文献   
6.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对臭牡丹中的Fe、Cu、Ca、Mn、Zn、Mg 6种金属元素进行了测定.样品采用浓硝酸双氧水消解,应用校准曲线法测定.结果表明其富含上述6种金属元素,其中以钙、镁含量为高,方法回收率在95.00%-103.67%之间.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血红蛋白的薄层等电聚焦技术对浙江萧山、舟山和福建集美的三地臭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大陆(萧山与集美)和海岛(舟山)之间的带谱存在差异.大陆有6条区带,海岛的带谱变化较大,存在四种不同类型.用血清蛋白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和血清蛋白的薄层等电聚焦技术对上述三地臭鼩的分析表明:海岛个体血清蛋白的成份和在血液中相对含量较大陆为少,而大陆萧山和集美的血清蛋白在血液中的相对含量和成份亦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大气中芳樟醇臭氧化反应机理.在B3LYP/6-31G*水平上对该反应体系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及产物进行了几何构型优化和频率计算,在B3LYP/6-311+G(3df,2pd)水平下进行单点能量计算,构筑了反应的势能剖面.对反应中间体与H2O和NO可能的氧化机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转化过程中各...  相似文献   
9.
采用乘积近似法计算了臭氧分子16O3及其同位素16O18O16O在20-6000 K温度范围内的总配分函数。其中转动配分函数用Watson的刚性转子模型,振动配分函数用谐振子模型.总的温度范围被划分为五个温度段。计算的配分函数在这五个温度段分别被拟合到一个温度T的五阶多项式,从而在每个温度段均得到六个拟合系数。由这些拟合系数就可以快速、准确的获得分子在所研究温度范围内任意温度的总配分函数。研究结果为目标特性识别、气动物理的高超声速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
研究臭牡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以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为主要影响因素,以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通过对亚硝酸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及对猪油的抗氧化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臭牡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0h、料液比1∶40(g/mL)、提取温度70℃、乙醇体积分数70%的条件下提取效果最好,臭牡丹中黄酮类化合物在各抗氧化体系中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其作用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其抗氧化活性均强于维生素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