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化学   4篇
数学   11篇
物理学   26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学习知识,一般来说,是从生动的具体的直观开始的,生动的直观能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生动而具体的感性认识。但是,感性认识并没有揭露事物的本质,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要通过一系列的抽象来完成。  相似文献   
2.
朱岩 《物理通报》2006,(6):29-31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和谐统一 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发展的今天,有一个新的课堂环境和课堂教学理念,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自身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在高中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要从身边的自然环境出发,立足于感性认识为本,再升华为理性认识,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获得一个情感与理论上的和谐统一,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3.
1设计动机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中“短路及其危害”是一个重要但又十分抽象的内容.教材中虽然明确介绍了短路的概念及其危害,但是并没有设计相关演示实验方案.教学中教师也往往因为“该实验不便于演示”,只是简单地进行理论上的推理与分析,师生对其都缺乏感性认识,导致学生学习起来十分困难,学习效果很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设计了如下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4.
创新在物理教育中的表现,最显著的方面就是实验.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高中物理所讨论解决的问题,虽然多数来源于实际生活,但是学生缺少实际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对解决一些实际物理问题感到很困难.教师利用设计的简易实验来再现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观察中主动探索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物理方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高中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孙竟 《物理通报》2012,(4):128-129
《新课标》初三物理课程,编入了“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及应用.由于学生缺乏直接的感性认识,认知水平有限,需要有一个直观的教具演示这一物理现象,给学生的探究提供素材,方便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7.
8.
多球相切问题在高考和各类数学竞赛中经常出现,但由于学生对这类问题的感性认识比较少,因此在脑子中难以想象出题目的立体模型画出直观图,这样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带来困难,如果能透过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巧构几何体画出直观图,常常能使问题得到快速解决,如何来构造几何体画出直观图呢?下面举例说明,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现象、获得有关感性认识的源泉,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掌握科学方法的基础,同时也是研究和学习物理的重要手段.在高中物理"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一节中,课本上设计的演示实验不能区别对于电感、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具体影响;特别是在论述当交变电流的频率发生变化时,课本只是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没有相对应的实验演示来说明.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感性认识,对这些规律基本上以记忆为主,缺乏深入的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我们在教学中摸索出一套演示实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能够有效地给学生答疑解惑,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1装置说明 如图1,利用两条长的裸导线配合日光灯镇流器对全班同学进行“电击”实验.该实验取材容易、操作简单、有惊无险,为学生提供深刻的感性认识;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兴趣.该实验用于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选修3—2》第四章第6节“互感和自感”的新课,达到设疑激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