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23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光谱实验室》2007,24(1):78
霍金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研究的是宇宙论中最深奥的问题。他将相对论和量子论结合在一起,提出了有关黑洞这一发生着引力坍缩现象的奇特天体的理论。他提出了两条有趣的、但仍有待于观测事实验证的看法(有关黑洞的一切看法都是如此):第一,在宇宙大爆炸发生之际,各种质量的黑洞都是有可能生成的;因此,宇宙空间里目前仍可能存在着“微型黑洞”。第二,由量子力学可知,黑洞是可以“挥发”掉的:质量越小,“挥发”速度越高。伴随这一过程有伽玛射线产生,它可暴露出黑洞的身份。  相似文献   
2.
 很容易确定天体物理诞生的日子,也很容易确定现代宇宙学诞生的日子.前者由基尔霍夫的太阳光谱观测确定,后者由爱因斯坦发表第一个宇宙解确定。但是,很难确定高能天体物理诞生的日子.也许可以作为高能天体物理诞生标志的是巴德和兹威基于1934年发表的一篇论文,题目为《超新星和宇宙线》.  相似文献   
3.
时间之箭知几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黑洞的时间之箭1972年,著名物理学家惠勒(J.A.Wheeler)和他的研究生贝肯斯坦(J.D.Bekenstein,现任以色列纳吉夫大学教授)一起,提出一个关于黑洞的关键性见解,即当星体发生引力坍缩形成黑洞或外物落入已经形成的黑洞时,星体物质或外物部将毫无例外.  相似文献   
4.
量子态的概率克隆和认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路明  郭光灿 《物理》1999,28(10):607-608,606
随机地选自一组非正交的量子态不可能通过幺正过程精确克隆。但是如果 幺正演化和选择性测量过程结合起来,则可以以一定的概率精确地克隆上述输入态,文章简述了概率克隆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同它和量子态认证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正§8.7史瓦西时空的最大延拓8.7.1奇点和奇性§8.1末讲过,通常天体的半径R远大于其史瓦西半径rS≡2M,所以史瓦西线元的坐标r的取值范围是Rr∞.恒星之所以处于静态,是因为其内部不断进行着烧氢变氦的核聚变反应(详见小节7.2.1).一旦内部核燃料消耗殆尽,恒星将在自己引力的作用下猛烈坍缩,而如果剩余质量仍超过中子星的质量上限(约为2M⊙),其半径会很快就缩至  相似文献   
6.
吴琴  方卯发 《中国物理》2004,13(9):1432-1437
The atomic dynamical properties in the system with competing k-photon and l-photon transitions are studied fully by means of quantum theory. We discuss the influences of the mode-mode competition, the relative competing strengths of the atom and the two-mode field, and the initial state of the system on the atomic dynamics. We show that the presence of the mode-mode competition can result in quite a periodical collapses-revivals of the atomic inversion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initial photons of the system can lead to the collapse-revival phenomenon and prolong the revival time of the atomic inversion.  相似文献   
7.
引力无穷的神秘黑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洞”是20世纪最具神奇色彩的术语之一。形象而又多少带有恐怖色彩的字眼使人联想到了将要吞噬一切的巨兽之口。虽然黑洞最初仅仅是一种纯理论推理演绎的数学模型,但随着在宇宙观测中逐步得到证实,使人不得不承认黑洞的真实性。无论人类对黑洞的研究探索最终发展到何种地步,但至今为止,黑洞研究已极大地丰富了20世纪物理学内容。经典的“黑洞”概念源于1783年,最初是英国的约翰·米歇尔(J.Michell)按照牛顿力学定律导出的一种极限模型。  相似文献   
8.
 一、导致恒星不稳定坍缩的主要物理因素一颗恒星的演化史本质上就是它内部核心区域的热核(燃烧)演化史.一个质量较大的恒星在其演化的一生中将先后经历氢燃烧,氦燃烧,碳燃烧,氖燃烧,氧燃烧以及硅燃烧等热核燃烧阶段.不同质量的恒星经历它所有可能的热核演化之后,通常都要出现较为剧烈的演变.对于质量较低(例如M<8M)的恒星,要经历以前述剧烈热脉冲为特征的AGB星阶段,其核心逐渐收缩为白矮星,而星幔和包层则被向外抛射并膨胀成为行星状星云.大质量恒星(M>8M)则要经历更为剧烈的演变过程,例如像Ⅱ型超新星那样的极其猛烈的爆发.  相似文献   
9.
 近二十年来,黑洞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中占据了重要席位.相比之下,白洞却一直备受冷遇,被许多人忽视.白洞也许是现代宇宙的伊始,在解释广阔宇宙的种种现象时应与黑洞一样占据重要席位.  相似文献   
10.
We propose an experimental scheme of using the far-off resonance optical dipole force to control tunable collapse of 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 with attractive interactions. This scheme can conveniently alter collapse phenomena while keeping interatomic processes unchanged. Effects on the critical interaction strength and time delay are studied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 We show that for the blue-detuning case those two quantities are increased while for the red-detuning case they are decrea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