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16篇
晶体学   4篇
物理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金属硝酸盐为原料,柠檬酸为配位剂的有机-无机杂化凝胶法来合成掺杂三价铈离子的钇铝石榴石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杂化凝胶在煅烧过程中的相转变机制。结果表明:杂化凝胶在煅烧过程中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形成Y3Al5O12(YAG)相:一是由无定形Y2O3和Al2O3直接向YAG相的一步相转变;二是由无定型Y2O3和Al2O3经由YAlO3(YAP)和γ-Al2O3向YAG相的两阶段相转变,在900℃得到结晶性好的纯YAG∶Ce3 荧光粉,其最大激发波长为459nm,最大发射峰波长为550nm;在荧光粉表面包覆氧化铝和氧化镧,将使荧光粉的荧光强度稍有降低,但对荧光粉的稳定性有很好的改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金属硝酸盐为原料,柠檬酸为配位剂的有机-无机杂化凝胶法来合成掺杂三价铈离子的钇铝石榴石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杂化凝胶在煅烧过程中的相转变机制。结果表明:杂化凝胶在煅烧过程中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形成Y3Al5O12(YAG)相:一是由无定形Y2O3和Al2O3直接向YAG相的一步相转变;二是由无定型Y2O3相似文献   
3.
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固定对H2O2有催化还原活性的富马酸二甲酯联吡啶铜(GCE|CuL);再在GCE|CuL表面修饰一层金磁微粒-壳聚糖复合膜(nano Au/Fe3O4/Chit), 进而固定艾滋病毒(HIV)诊断标志物--包膜糖蛋白(gp160)抗体(anti gp160), 由此构建了一类快速检测 gp160的无试剂安培免疫传感器.当该传感器在含gp160溶液中37 ℃下温育30 min后, 传感器表面生成的免疫复合物随gp160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导致CuL 对H2O2 电催化还原效果降低, 催化电流呈现下降趋势.在PBS溶液(pH 7.0)和-300 mV下, 催化电流的降低值ΔIo与gp160浓度在1~400 μg/L 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0.5 μg/L(3σ).研制的免疫传感器检测gp160时, 一步免疫反应即可得结果, 较相同条件下包被gp160抗体的纳米金单分子层修饰电极灵敏度更高, 检测范围更宽, 有望用于艾滋病人血清标志物gp160快速筛测.  相似文献   
4.
人造金刚石单晶生长机理的金属包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利用触媒合金合成金刚石单晶过程中,包覆着金刚石单晶的金属薄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揭示其本质对解释金刚石合成机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金属包膜的形貌、成份、组织结构以及余氏理论和程氏理论在金属包膜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阐述了人造金刚石生长机理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人造金刚石金属包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高温高压下合成金刚石形成的金属包膜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可能是揭示金刚石合成机理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硅酸钠水解法对BaMgAl10O17∶Eu2+(BAM)蓝粉进行了表面包覆, 通过XRD, TEM和AES等分析手段对包膜荧光粉物相、微观形貌及表面元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BAM蓝粉表面包覆了一层厚薄均匀、表面光滑且致密度高的硅氧化合物无机膜, 膜厚约为16~20 nm.BAM蓝粉经包覆处理后, 抗热劣化性能得以显著提高, 在600 ℃煅烧1 h后, 包膜BAM蓝粉的发光亮度和色坐标分别为91%和0.0609, 明显优于未包膜蓝粉的75%和0.0633.  相似文献   
7.
钛白副产物硫酸亚铁制取氧化铁红颜料及其包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硫酸法生产钛白的副产物硫酸亚铁为原料,用干法制备了氧化铁红颜料。用均匀沉淀法对氧化铁红颜料进行二氧化钛包膜处理,以改善其表面光泽,并分析了影响包膜的工艺因素及影响包膜氧化铁红光泽性能的工艺因素。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FED用Y2O3∶Eu红色荧光粉,为提高其导电性,采用表面成膜包覆法对其进行了In2O3包膜研究。通过XRD,Zeta电位,SEM及低压光谱分析等检测手段分析了包膜前后Y2O3∶Eu的晶体结构、电位、形貌与发光性能,探索了包膜工艺。结果表明:在Y2O3∶Eu表面包覆3%的In2O3能有效改善荧光粉的发光亮度,这种改善的可能原因是包覆In2O3改善了Y2O3∶Eu晶粒表面的导电性。  相似文献   
9.
在纳米颗粒表面包裹生物膜可以增强体系的生物相容性、靶向性、内含物释放的可控性,但包膜颗粒与细胞膜作用的机制仍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考察了不同侧向流动性的负电性磷脂膜包裹的多孔硅纳米颗粒的体外细胞内吞行为.发现,高流动的液态磷脂包被产生了较高的内吞效率,并且它的内吞方式也与低流动的凝胶态磷脂包被情况存在差异.Derjaguin-Landau-Verway-Overbeek理论分析表明,前者的磷脂空间重排能够促进生物膜与细胞膜的融合与粒子内吞,而后者在膜融合过程中存在高能量势垒,因此只能以胞饮的方式被动地进入细胞.我们的研究深化了包膜粒子内吞过程的认识,为后续设计复杂的纳米载药体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包膜型多功能缓/控释肥料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缓/控释肥料能够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前提下,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肥料养分流失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包膜型缓/控释肥料对养分具有更好的控释效果,通过包膜材料的组成设计,最有可能实现养分的释放速率与作物的需肥规律相匹配。本文综述了包膜型缓/控释肥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肥料养分的控释机理和释放性能评价方法,阐述了包膜型缓/控释肥料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