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化学   271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2.
以Na2S2O4为还原剂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硝基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废水中硝基苯的分光光度测定法进行了改进。提出在碱性介质中,以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为还原剂将硝基苯还原为苯胺,经重氮化后与N (1 萘基) 乙二胺盐酸盐偶合生成紫红色化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52nm,测定范围为0~2.4mg/L,摩尔吸光系数为3.36×104L·mol-1·cm-1。  相似文献   
3.
酶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酶法在分析测定方面的研究非常活跃,酶法测定锌已有报道,基本为终点测定法。本文中的研究是基于LDH催化下列反应:丙酮酸+NADH=乳酸+NAD^+(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锌离子的存在对酶催化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反应速度的变化率与锌离子的浓度呈相关关系,从而可测定试样中的锌离子含量。本方法不需要底物转变完全,与终点测定法相比,可减少测定时间并节省酶量。  相似文献   
4.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黄芪中锌的含量,该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01%.变异系数为1.50%.  相似文献   
5.
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镧和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庆洲  任英 《分析化学》1990,18(8):737-740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测定有机锗饮料中的锗的苯芴酮分光光度法。  相似文献   
7.
EDTA—Cu配合物用于还原糖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报道了应用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铜配合物(EC)测定还原糖的分光光度法,结果表明,pH4~11时EC的最大吸收波长为732nm,在HCO-3CO2-3缓冲介质中,配合物EC的吸光度与还原糖在077~161mg(六碳糖)范围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8,样品测定回收率在95%~105%之间。该法试剂易得、性质稳定,操作方便,灵敏度较高,取样量少于5mL。  相似文献   
8.
新显色剂二溴对甲基偶氮甲磺光度测定稀土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新显色剂二溴对甲基偶氮甲磺光度测定铈组稀土总量的方法,在酸性介质中,试剂与以铈组稀土为代表稀土形成蓝色配合物,在644nm有最大吸收,铈含量在0~15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应用于钢铁中铈组稀土总量的直接测定,发现其准确性和重视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依文思蓝褪色分光光度法测定雷洛昔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宗会  范莉  刘绍璞  江虹 《分析化学》2002,30(12):1486-1489
在pH 1 .4~ 2 .5的NaAc HCl缓冲介质中 ,雷洛昔芬 (raloxifene)与依文思蓝 (evansblue)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 ,使依文思蓝溶液褪色 ,最大褪色波长位于 61 0nm。雷洛昔芬在 0~ 1 .4× 1 0 - 5mol/L的浓度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 1 0 为 1 .76× 1 0 4L·mol- 1 ·cm- 1 。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A simple and sensitive sequential injection spectrophotometric procedure is propo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amounts of iodide in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catalytic effect of iodide on the (tetra base) 4,4′-methylenebis(N,N-dimethylaniline)-chloramine-T reaction in acidic solution. The method involves a sequential aspiration of 255 μl sample/standard followed by 170 μl tetra base and then 128 μl chloramine-T solutions into a carrier stream to be stacked inside a holding coil and flow reversed through a reaction coil towards a detector. The resulting colored compound is measured at 600 nm using an UV/Vis-spectrophotometer. All the parameters that affect the reaction were evaluated and the calibration curve is linear over a range of 0.1–6.0 μg l−1 of iodide concentration with detection limit of 0.05 μg l−1. A sample throughput of 80 samples per hour and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of less than 2.0% was achieved. The method is successfully appli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iodide in three different samples (tabl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