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化学   18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陈庆云  魏莫愁 《化学学报》1987,45(4):354-358
用典型自由基引发(hv,Cu,S2O4^2^-,ABN,DBP等),可以使2-卤四氟碘乙烷(1)(XCF2CF2I,X=Cl,I)产生四氟乙烯.从而证实了2-卤四氟乙基自由基在温和实验条件下能够发生β-断裂.1与亲核试剂(如PPh3,F^-,Cl^-,Br^-,CH3O^-,PhS^-等)作用结果,同样能得到四氟乙烯.这是符合离子型亲卤反应机理的.由此可见,1具有参与自由基机理和亲卤机理反应的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2.
在过量锌粉的存在下, 全氟烷基碘(RFCF2I, RF:CF3CF2, Cl(CF2)n, n=3,5,7)(1)能与亚硝酸阴离子反应, 一步生成全氟烷基羧酸钠, 酸化后得到相应的羧酸. p-DNB不能阻止反应. NO3^-, SCN^-或F^-等阴离子在同样条件下和1反应只能生成1-氢-全氟烷烃.反应可能经锌单电子转移诱发的非链式自由基亲核取代机理.  相似文献   
3.
黄维垣  陈俭龙 《化学学报》1988,46(7):669-673
以Ce^4^+-NaHSO3存在的体系中, 全氟烷基碘与烯烃于50-70℃发生加成反应, 得到相应的加成物, 在Fe^3^+-NaHSO3引发下, 或全氟烷基亚磺酸钠存在下也能引发同样的加成反应. 在全氟烷基亚碘酸钠存在下, 于30℃的反应中没有发现全氟烷基亚碘酸钠的全氟烷基与烯烃的加成物形成.  相似文献   
4.
过氧化月桂酰(1),过氧化3,5,5-三甲基己酰(2)在2-碘丙烷存在下,于邻二氯苯中热分解的1H NMR谱表现出典型的自由基产物的增强吸收和发射的多重效应,对1分解产物的1H CIDNP谱图的定量处理,得到了主要极化产物的相对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测定了1-碘十一烷α-CH~2和1-十一烯双键CH~2质子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并求得增强因子和一级速率分解常数。  相似文献   
5.
胡昌明  徐泽奇 《化学学报》1990,48(9):936-938
本文报道全氟碘代烷在光氧化条件下生成相应酸羧的反应, 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甲醇为溶剂, RFCF2I在Et3N存在下能顺利地进行光氧化反应, 反应完毕, 除去溶剂及Et3N即可分得全氟羧酸(RFCO2H), 反应操作简便, 收率较好, 无RFCF2H生成。  相似文献   
6.
7.
黄维垣  王巍  黄炳南 《化学学报》1985,43(4):409-410
全氟碘代烷或溴代烷与亚硫酸盐或连二亚硫酸钠所发生的亚磺化脱卤反应表现自由基反应的特征,提供了用化学方法截捕全氟烷基自由基中间体的可能性:R_FX SO_2(?)[R_FX·SO_2](?)R_F· X~- SO_2.实验表明,在烯烃存在下,全氟碘代烷或溴代烷可以在亚磺化脱卤的同时生成较高产率的自由基加成产物.连二亚硫酸钠可作为全氟烷基自由基引发剂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报道了这一工作.全氟碘代烷在连二亚硫酸钠-碳酸氢钠的乙腈水溶液中,与1~1.5当量的烯烃在室温或稍高的温度下反应.即可获得相应的自由基加成产物.产率为50~80%: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交叉分子束技术和激光诱导萤光方法, 研究了F+i-C3H7I→IF+i-C3H7反应的动力学过程. 获得了产物IF相对初生振动分布和相对细致反应速率常数. 初生态布居接近于模型III下的统计理论斯待值, 这不仅表明反应经过长寿命“配合物", 而且也说明自由基i-C3H7的内态是激发的. 另外, 确定了反应的产物IF内部能量分配和总反应截面σ, σ=(3.6±0.5)×10^-^1^6cm^2.  相似文献   
9.
陈庆云  裘再明 《化学学报》1988,46(3):258-263
在二甲亚砜或二甲基甲酰胺中, 锌能迅速引发全氟烷基碘(1)与吡咯的反应, 生成2-氟烷基吡咯(3); 在二氧六环中, 主要生成全氟烷基碘的偶合产物5; 在乙腈、二乙二醇二甲醚或苯等溶剂中, 则同时生成3和5, 反应能被二硝基苯阻止. 加入二烯丙基醚能得到氟烷基取代的四氢呋喃衍生物. 反应可能经锌单电子转移引发的自由基机理. 对溶剂效应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黄维垣  黄炳南  王巍 《化学学报》1986,44(2):173-177
本文研究了取代基对亚磺化脱碘反应的影响,带极性取代基的碘代全氟烷I(CF~2)~nO(CF~2)~2-SO~3Na(1a~1c, n=2,4,6)、I(CF~2)~nOCF~2CO~2Na(2a~2b,n=2,4)、I(CF~2)~2O(CF2)2SO~2K(3)及I(CF~2)~4OCF~2CONH~2(4)于水溶液中在温和条件下可与连二亚硫酸钠进行亚磺化脱碘反应,生成相应取代的全氟烷基亚磺酸盐NaO~2(CF~2)~nSO~3O(CF2)2Na(5a~5c,n=2,4,6)、NaO~2S(CF~2)~2-OCF~2CO~2Na(6a~6b,n=2,4)、NaO~2S(CF~2)~2O(CF~2)~2SO~2K(7)及NaO~2(CF~2)~4OCF~2CONH2(8).这些亚磺酸盐均可按常规方法转化成相应取代的磺酰氯,从而提供了合成带这些取代基的全氟烷基亚磺酸盐及磺酸等衍生物的方便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