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化学   47篇
物理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This work deals with the formation of inclusion complexes between cinnamaldehyde and two synthetic alkylcarbonates of γ-cyclodextrin, namely ethylcarbonate-γ-CD and octylcarbonate-γ-CD. Complexation was monitored by phase-solubility studies, by FT-IR spectroscopy and by DSC and TG analysis. The diffusion of cinnamaldehyde through a cellulose membrane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absence and in the presence of each of the two γ-CD alkylcarbonates. Studies on photostability and stability over time were carried out on different cosmetic formulations containing pure cinnamaldehyde or an equivalent amount of cinnamaldehyde complexed with the two alkylcarbonates. Phase-solubility diagrams, DSC, FTIR and TGA analysis suggested the formation of inclusion complexes. The diffusion of cinnamaldehyde through the cellulose membrane decreased in the presence of the two alkylcarbonates confirming the interaction of this molecule with the inclusion agents. Moreover the stability of cinnamaldehyde to light and heat resulted increased by complexing this fragrance material with the two alkylcarbonates.  相似文献   
2.
黄朋勉  刘自力 《分子催化》2005,19(6):444-447
应用XPS、DTG、DTA和XRD技术,分析了La提高催化剂Co-La/γ-Al2O3活性的原因.加入La后,XPS分析得出,Co2p在催化剂表层含量是未加前的1.65倍;DTG和DTA表征显示,La对催化剂的热效应影响很小;XRD分析表明,La的加入提高了Co3O4的分散度.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水溶性钌-膦配合物催化肉桂醛选择加氢反应中,相转移剂和表面活性剂对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考察了表面活性剂CTAB(十六烷基三甲溴化铵)浓度以及影响两相界面性质的因素—水相和有机相体积比、有机溶剂的改变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转移剂可以促进反应进行,其中以季铵盐相转移剂最好;表面活性剂能够显著地加快反应,其中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效果最佳,且分子中含有长链烷基者(如CTAB)效果更好,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效果较差;对于CTAB,其浓度的增加导致反应速度的明显加快,但CTAB浓度达到1.65×10-2mol/L之后,反应体系乳化严重,反应完成后,两相分离变得困难.而增加水相体积和加入适当的有机溶剂,有利于转化率和选择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Summary The effect of transition metals (Cr, Mn, Fe, Co, Ni and Cu) on the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cinnamaldehyde (CMA) to the corresponding semi-hydrogenated product over Pt/CNTs catalyst has been studied in ethanol at 343 K under 2.0 MPa H2 pressure. PtNi/CNTs catalyst shows good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of C=C bond hydrogenation, 68.4% for conversion of CMA and 97.0% for selectivity of hydrocinnamaldehyde (HCMA). PtCo/CNTs catalyst shows good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of C=O bond hydrogenation, 91.3% for conversion of CMA and 88.2% for selectivity of cinnamylalcohol (CMO).  相似文献   
5.
采用KBH4还原法制备了非晶态Co-B和Co-Zn-B催化剂,以肉桂醛选择加氢制肉桂醇为探针反应,研究了Zn对Co-B非晶态催化剂的修饰改性作用,并采用XRD、DSC、XPS、和H2-TP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少量的Zn没有改变Co-B催化剂的非晶结构,但提高了催化剂主体的热稳定性,其中1%的Zn可使Co-B非晶态催化剂主体结晶放热峰提高12K,并在665K出现新的H2脱附峰,说明催化剂因掺入锌形成了新的氢吸附中心,锌在催化剂中以金属态和氧化态两种形式存在.催化剂的整体均衡而局部电子分布不均衡的缺陷势结构增强了对肉桂醛分子C=O双键O原子的侧链偶合吸附与金属氧化物的金属离子对羰基的极化作用协同活化了肉桂醛的C=O双键,提高了催化剂对C=O双键的加氢选择性.加氢反应工艺条件及催化剂寿命研究表明,适宜的反应温度为413K,氢压为2.5MPa,反应时间为3.0h,肉桂醇的最高产率可达84.0%,并具有较好的催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将具有“高温混溶、室温分相”功能的聚乙二醇4000(PEG4000)与甲苯-正庚烷组成的两相体系用于纳米钯催化的肉桂醛选择性加氢反应中.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肉桂醛转化率和氢化肉桂醛选择性分别为99%和98%.钯纳米催化剂经简单分相即可与产物分离,且循环使用8次,其活性和选择性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7.
水溶性钌┐膦配合物催化肉桂醛和4┐苯基┐3┐丁烯┐2┐酮的选择加氢胡家元陈华王祥智李贤均*(四川大学化学系络合催化研究室,成都610064)田金忠黄宁表(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及化学系,香港九龙)关键词钌配合物,肉桂醛,苯丁烯酮,选择加氢分类号O643/O...  相似文献   
8.
水滑石类化合物 (LDH) 的层板金属阳离子组成具有可调变性,通过将具有变价特性的过渡金属定量引入 LDH 层板,经热处理后可以得到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层板金属原子级分散的混合金属氧化物,后者可广泛用作催化剂载体.如三元Mg-Al-Fe 类水滑石材料在光催化、H2S 选择性氧化和乙苯脱氢等反应中表现出较好的活性.Ir 催化剂在α,β-不饱和醛加氢反应中具有较好的活性,Fe 修饰 Ir 催化剂可提高不饱和醇选择性,但有关 Fe 的作用以及 Fe 与活性组分 Ir 间的相互作用本质还不是很清楚.本文以类水滑石材料 Mg3Al1–xFex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 Ir 催化剂,并用于肉桂醛加氢反应,通过考察 Fe的加入对 Ir 电子和几何结构的影响揭示了 Fe 的加入对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 x 从 0 (Ir/Mg3Al) 增加到 1 (Ir/Mg3Fe) 时,肉桂醛加氢的反应速率在 x = 0.25 时达到最大值,肉桂醇选择性从 44.9% 增加到 80.3%,且不随肉桂醛转化率的增加而改变.透射电镜结果表明,Ir 纳米粒子的粒径随着 x 的增加未发生明显变化,均为 1.7±0.2 nm.H2程序升温还原结果发现 Ir 可以促进 Fe3+的还原且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表明,Fe 的掺杂没有改变催化剂表面Ir0和 Ir4+含量的比值,但当 Fe 含量增加时,Fe2+2p3/2向高结合能方向偏移,且 Ir04f7/2向低结合能方向偏移,说明电子从 Fe2+转移到 Ir,形成了富电子的 Ir 物种和缺电子的 Fe 物种.富电子的 Ir 物种有利于肉桂醛分子中的 C=O 键在其表面吸附,并且和 Ir 相邻的 Fen+物种可以作为亲电位点吸附肉桂醛分子中氧,从而极化和活化 C=O 键,因而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增大.采用吸附 CO 红外光谱表征了催化剂表面的几何结构,2058–2069 cm-1处出现了 CO 吸附峰,归属于 Ir0表面 CO 的线性吸附,高波数 2069 cm-1的吸附峰归属于 CO 在高配位 Ir 位点 (平台) 的吸附,低波数 2058 cm-1的吸附峰归属于 CO 在低配位Ir 位点 (台阶、角、楞) 的吸附.随着 Fe 含量的增加,CO 吸附峰蓝移 11 cm-1,表明 Fe 的加入改变了催化剂表面 Ir 的几何结构,低配位 Ir 位点减少,高配位 Ir 位点增多.高配位 Ir 位点 (平台) 有利于肉桂醛分子中 C=O 键的吸附,从而提高了肉桂醇的选择性.总之,Fe 的加入虽然没有明显改变 Ir 纳米粒子的粒径,但却改变了其电子和几何结构,从而提高了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肉桂醛催化选择加氢反应中双金属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既含有CC键又含有CO键的分子,CC键的选择加氢意义重大[1].α,β不饱和醛选择加氢成饱和醛就属于此类.钯是已知的可在温和条件下将α,β不饱和醛选择加氢生成饱和醛最有效的催化剂之一.人们曾研究了不同钯化合物催化剂对α,β不饱和醛中CC的双键选择加...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对制备Co-Fe/硅藻土选择加氢催化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在有无超声条件下,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Co-Fe/硅藻土催化剂,以肉桂醛选择加氢为肉桂醇为探针反应,在固定床微分反应器上考察了催化剂的活性.采用热分析、红外、XRD及正电子寿命谱等技术分析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及超声波对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超声处理的催化剂对肉桂醛加氧为肉桂醇转化率、选择性和收率明显提高.超声处理没有改变催化剂载体的结构,但使主、助催化剂更好地分散在载体上,使催化剂表面的两类缺陷尺寸变小,同时增加第二类缺陷数量,有更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