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2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378篇
化学   3089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22篇
综合类   17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2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本文进行了液体CO2在长度为0.5~5.9 m,内径为0.7 mm和2.0 mm,入出口压差为2.2 MPa和2.5 MPa的毛细管内的质量流量及临界流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液体CO2在毛细管中的质量流量随毛细管内径、入出口压差的增大而增大,随长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结果同时表明液体CO2在毛细管中产生了临界流现象,临界流随毛细管内径的增大而增大.在实验基础上回归出了适用于本实验条件的液体CO2在毛细管内的质量流量经验关联式,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分析化学》2006,34(8):1128-1128
毛细管电色谱作为一种新型微分离分析技术,其分离过程具有多种机理协同作用的特征。对于毛细管电色谱的理论研究不仅要考虑系统的电属性,还要兼顾溶质的两相分配特征。该书系统地阐述了毛细管电色谱的基本理论,讨论了分离过程中影响峰展宽的因素及其规律。基于作者发展的弛豫理  相似文献   
3.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中药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江西省两种中药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以丙酮提取,在NaCl存在下,以正已烷进行液—液分配,提取液用H2SO4净化,采用DB—1701毛细管柱,GC—ECD检测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最低检测限为1.0×10-3-5.0×10-3mg/kg,添加回收率为85.7%-115.2%,应用于实际样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检测,获得了较为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4.
李键 《物理实验》2003,23(8):45-47
通过用毛细管测量纯水表面张力系数实验,得到管内径d与接触角θ的相对误差之间的关系曲线,由此说明实验测得的表面张力系数α和理论公式相比呈现一定的偏差,并简单地讨论了实验的理想状态与实际情况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毛细管电色谱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微分离技术,它结合了高效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的物点,具有高效、快速,高选择性,其有关理论研究和应用越来越深入,本文从色谱动力学角度讨论了毛细管电色谱中进样时间对柱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毛细管放电X光激光装置中的预脉冲电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毛细管放电X 光激光装置产生的预脉冲电流幅值过大、持续时间较短的问题,提出了增加预脉冲开关抑制原有预脉冲,再外加由脉冲成形网络组成的预脉冲发生器,产生所需预脉冲的改造方案。可在主脉冲来临之前产生幅度10~50A,持续时间约17μs的方波预脉冲电流,来满足毛细管放电泵浦类氖氩X光激光实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单糖的高效毛细管电泳间接紫外检测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余兆楼  常理文 《分析化学》1994,22(8):755-758
本文研究了单糖的毛细管电泳间接紫外检测法。实验发现选用β-哚吲乙酸-磷酸钠体系作为背景电解质比较理论想,用于9种未经衍生的单糖进行毛细管电泳分离和间接紫外检测可取得满意结果,对半乳糖,甘露糖和葡萄糖酸的检出极限为2-10pmol水平。本文还讨论了背景电解质浓度与样品响应值的关系以及各种操作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度磺化的β-环糊精为毛细管电泳手性选择剂,成功地分离了碱性药物利伐斯狄明,并且测定了其非消旋体样品的光学纯度。一般情况下碱性药物的分离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pH=2.5),目的是为了减小分析物在毛细管内壁的吸附。然而,对于利伐斯狄明,在pH 2.5时检测灵敏度较低,且不足以检测样品中低于1%的光学杂质;但实验发现提高缓冲液的pH值可以提高其检测灵敏度;而且,由于分析物在毛细管壁吸附造成的柱效降低可以通过线性聚丙烯酰胺动态涂层来抑制。本实验考察了环糊精的浓度,缓冲液的pH值和离子强度对分离度的影响,同时通过测定重现性,线性范围,最低检测限和最低检测量对方法进行了验证。最后在最佳条件下测定了非对映异构体样品的光学纯度。  相似文献   
9.
We investigate the capillary effect and the residual stress evolution in the wetting, drying and rewetting stages of porous silicon using x-ray diffraction and micro-Raman spectroscopy. A reversible capillary effect and an irreversible oxidation effect are the driving forces for the residual stress evolution. The lattice expansion of the porous-silicon layer is observed to decrease slightly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the tensile residual stress increases rapidly by micro-Raman spectroscopy, with the change of about 82 MPa for the oxidation effect and the change of 2.78 GPa (enough for cracking) for the capillary effect. Therefore, the capillary effect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residual stress evolution in the stages. A simple microscopic liquid-bridge model is introduced to explain the capillary effect and its reversibility. The capillary emergence has a close relation with a great deal of the micro-pore structure of porous silicon.  相似文献   
10.
新型无泵阀毛细等速电泳仪的研制:Ⅱ.开放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