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2篇
  免费   563篇
  国内免费   237篇
化学   1042篇
晶体学   98篇
力学   103篇
综合类   99篇
数学   61篇
物理学   150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构建光学三极管模型,设计了一个基于半导体磁性材料InSb的PT(parity-time)对称耦合微腔的结构模型。通过结构参数优化,产生了PT对称结构磁场强耦合的极点效应。在极点频率附近,通过改变输入电流信号改变施加在磁性材料上的磁感应强度,实现极点状态下信号的放大输出。这种放大可以是同相,也可以是反相,该设计实现了特殊光学三极管模型。  相似文献   
2.
张晶  潘亚妮  刘丁  牟伟明 《人工晶体学报》2018,47(12):2429-2435
在直拉法制备硅单晶的过程中,要得到优质的晶体必须建立合理的温度分布,而单晶炉内热场的分布与工艺参数的设定密切相关.其中以晶体转速、坩埚转速和拉速等三个工艺参数对热场分布的影响尤为显著.为了确定最佳热场分布下晶转、埚转及拉速的设定值,本文采用响应面算法通过方程拟合、回归分析等步骤求解这三个工艺参量与温度梯度之间的最佳函数模型,并在该模型下同时对这三个工艺参量进行优化分析,且通过仿真实验和拉晶实验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We report a facile and rapid method for fabrication of composite particles consisting of a polystyrene (PS) core and a uniform silver shell. The process involves the PS colloid surface swelling, the anchoring of silver ions and nanoparticles onto the surfaces, and the subsequent growth of metal seeds in a short period. The present approa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icity and high efficiency. The TEM images show the morphology of the obtained PS core-silver shell particles, and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crystallinity are analysed by x-ray diffraction.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based on swelling PS surface for synthesis of silver-coated PS particles and may be implemented for preparing other metal-coated PS particles.  相似文献   
4.
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DPL)具有寿命长、热负载小、结构紧凑等优点,在工业加工、军事、通讯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高光束质量、高平均功率DPL激光器的研究中,目前普遍采用MOPA结构的光路布局——由谐振腔产生出低功率的单横模激光输出,经多路放大后达到满足需求的功率水平。而激光放大模块作为放大光路中的核心部件,其增益分布特性将直接影响到光束放大过程中的波前变化,因此如何在提高激光放大模块储能的同时提高模块增益分布的均匀性,从而减少光路放大过程的波前畸变,对于进一步研制高平均功率、高光束质量的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863CIMS目标产品CAPPFramework系统的基础上,研究了面向对象的信息建模技术、信息模型驱动的所见即所得工艺设计技术、工作流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集成化、智能化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的应用与开发,实现了工艺设计的自动化,基本达到了在信息集成基础上的工艺设计与工艺信息管理一体化的目的,对企业的CAPP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使用结构简单的单温炉设备,通过三步升温热解二茂铁、三聚氰氨混合物方法,在二氧化硅、多晶陶瓷基底上分别合成了碳纳米管阵列、碳纳米管捆束.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能量损失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合成样品进行了结构和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基底上合成的纳米管均为多壁纯碳管;生长于光滑二氧化硅表面的碳纳米管具有高度取向性和一致的外径,长度为10—40μm.碳纳米管采取催化剂顶端生长模式并展示出类杯状形貌;生长于粗糙多晶陶瓷表面的碳纳米管捆束随机取向,碳纳米管直径为15—80nm,长度在几百微米,展示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热解法 三步升温工艺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上应用同步辐射X射线小角散射技术研究TATB样品微孔状况,分析了微孔结构参数的变化。采用不同制备工艺(机械研磨、化学合成、气流细化、全结晶、粉碎)和不同存放时间的TATB粉末样品共计7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台10mm口径两级双程离轴放大系统,实现了对5mm×5mm口径光束的激光放大,耦合系统采用高功率LDA紧密侧面直接抽运棒状Nd:YLF方式。分析并实验研究了在不同抽运电流、放大脉冲与放大器LDA抽运时刻的不同延时及不同注入能量条件下,放大系统及光束每次放大时放大特性的规律。实验得到:在放大系统5mm×5mm软光阑处注入1.58mJ能量时,放大系统可输出129.2mJ能量,能量提取效率达到19.5%,满足该系统的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9.
光参量啁啾脉冲饱和放大的增益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OPCPA)在饱和放大区存在一个增益稳定点,据此设计了一个输出稳定的三级OPCPA系统;第一、二、三级分别选用准相位匹配的周期极化钛氧磷酸钾(PPKTP)晶体、LBO晶体和KDP晶体作为增益介质。饱和放大时,增益随泵浦光强度变化时的增益输出稳定性明显改善,在泵浦光强度抖动低于6%的情况下,各级光参量放大器OPA输出的增益抖动小于1%。前级采用准相位匹配的PPKTP晶体作为增益介质,在远低于破坏阈值的30MW/cm2的泵浦功率密度下,可得到2×105的饱和放大增益和20%的能量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10.
高功率飞秒脉冲激光器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超短激光脉冲技术发展的历程。详尽的论述了啁啾脉冲放大技术的原理和一些关键技术 ,并对当今飞秒激光器研究发展的状况进行了综述。在分析其应用前景的基础上 ,进一步指出了这一技术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 ,脉冲激光放大系统以后的发展方向是 :更短脉冲 ;追求更高峰值功率 ;连续光谱调谐化 ;向小型化乃至全光纤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