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2篇
物理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韩永  徐倩  鞠焕鑫  朱俊发 《物理化学学报》2015,31(11):2151-2157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光电子能谱和低能电子衍射研究了Ni纳米颗粒在ZrO2(111)薄膜表面的生长模式、电子结构及热稳定性. ZrO2(111)薄膜外延生长于Pt(111)单晶表面,厚度约为3 nm.结果表明,当Ni气相沉积到ZrO2(111)薄膜表面上时,遵循Stranski-Krastanov生长模式,即先二维生长至0.5 ML(monolayer),然后呈三维岛状生长.随着覆盖度的减小, Ni 2p3/2峰逐渐向高结合能位移.利用俄歇参数法分析发现,引起该峰向高结合能位移的主要原因来源于终态效应的贡献,但在低的Ni覆盖度时,也有部分初态效应的贡献,说明Ni在ZrO2表面初始生长时,两者存在较强的界面相互作用, Ni向ZrO2衬底传递电荷,形成带部分正电荷的Niδ+.两种不同覆盖度(0.05和0.5 ML)的Ni/ZrO2(111)模型催化剂热稳定性研究表明,当温度升高时, Ni逐渐被氧化成Ni2+,并伴随着向ZrO2衬底的扩散.本文从原子水平上认识了Ni与ZrO2表面的相互作用和界面结构,为理解实际ZrO2担载的Ni催化剂结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共轭聚合物光电器件的性能与聚合物的表面形貌、分子取向、以及与金属电极形成的界面结构密切相关. 本文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SRPES)和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NEXAFS)等, 研究了聚(9, 9-二辛基芴并苯噻二唑)(F8BT)薄膜的表面形貌、分子取向及其与Al 电极形成界面过程的结构变化. 结果表明, 在略低于F8BT玻璃转变温度(Tg=130 ℃)条件下对F8BT薄膜进行退火, 可明显增加薄膜的表面粗糙度, 薄膜中F8BT 的分子取向角约为49°, 9, 9-二辛基芴单元(F8)与苯噻唑单元(BT)几乎在同一平面. 在Al/F8BT 界面形成过程中, Al与F8BT中的C, N和S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化学反应, 并导致价带结构和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态密度的变化. Al对F8BT进行n型掺杂引起F8BT能带弯曲的同时, 未占据能级被部分占据, 更多的电子将被注入到LUMO+1中. 通过考察价带电子结构、芯能级位移及二次截止边的变化, 绘制了清晰的Al/F8BT界面能级图.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CH_3NH_3PbI_3钙钛矿层与Ag电极之间的界面降解和离子迁移过程进行了全面地研究.利用原位光电子能谱检测于段,发现了Ag电极会诱导钙钛矿层的降解,导致PbI_2和AgI物种的形成以及Pb~(2+)离子在界面处还原成金属Pb物种.I 3d谱峰强度的反常增强为碘离子从CH_3NH_3PbI_3下表面迁移到Ag电极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此外,Ag电极和钙钛矿层接触会在CH_3NH_3PbI_3/Ag界面处诱导0.3 eV的界面偶极,这可能进一步促进碘离子扩散迁移,导致钙钛矿层的分解和Ag电极的侵蚀.  相似文献   
4.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研究了CeO2(111),部分还原的CeO2-x(111) (0<x<0.5)以及Ca掺杂的CeO2模型催化剂的形貌、电子结构以及它们与CO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CeO2(111)和部分还原的CeO2-x(111)薄膜外延生长于Cu(111)单晶表面。不同Ca掺杂的CeO2薄膜是通过在CeO2(111)薄膜表面室温物理沉积金属Ca及随后真空退火到不同温度而得到的。不同的制备过程导致样品具有不同的表面组成,化学态和结构。CO2吸附到CeO2和部分还原的CeO2-x表面后导致表面羧酸盐的形成。此外,相比于CeO2表面,羧酸盐物种更易在部分还原的CeO2-x表面生成,而且更加稳定。而在Ca掺杂的氧化铈薄膜表面,Ca2+离子的存在有利于CO2的吸附,且探测到碳酸盐物种的形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