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力学   3篇
物理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纳米尺度下壁面润湿性对毛细流动的影响,主要考虑纳米通道两侧壁面润湿性相同与不同两种情况。研究表明:两侧壁面润湿性相同条件下,毛细流动随着壁面润湿性增强而加快, 毛细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早期偏离Lucas-Washburn理论,但后期与其预测符合。在纳米通道两侧壁面润湿性不同的情况下,液面会发生振荡,两侧壁面毛细高度也不相等,且液面振荡的幅度和两侧壁面毛细高度差都随着两侧壁面润湿性差异的增大而增大。基于能量转化分析,提出两侧壁面湿润性不同情况下纳米通道中毛细流动发生的条件以及毛细流动快慢的判别依据。研究结果加深了对纳米尺度下毛细流动机理的认识,并为相关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湿润性对孔隙介质两相渗流驱替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鹳举  胡冉  廖震  陈益峰 《力学学报》2021,53(4):1008-1017
孔隙介质中多相渗流的驱替效率对二氧化碳封存效率和石油采收率具有决定性影响, 是实际工程调控中的一个关键指标. 湿润性是影响多相渗流驱替模式及其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微流体模型-显微镜-高速相机可视化实验平台, 对基于真实砂岩孔隙结构的微流体模型进行湿润性修饰, 开展了5种流量和2种湿润性的两相驱替可视化实验, 研究了湿润性对砂岩孔隙结构中两相渗流驱替模式及其效率的重要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流速的增大, 两相渗流驱替模式由毛细指流向稳定流发生转变; 在低流速条件下, 由于毛细力的主导效应, 亲水性介质中指进的宽度和被驱替流体团簇的数目均小于疏水性介质, 而被驱替流体团簇的最大半径、平均半径和方差均大于疏水性介质. 实验结果还证实了亲水性介质中由于单支优势通道和"绕流"现象的发生, 驱替效率显著小于疏水性介质. 最后, 通过考虑接触角效应对毛细管数进行修正, 建立了考虑湿润性影响的驱替效率和毛细管数之间的统一关系式, 为不同湿润性条件下驱替效率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潜在方法.   相似文献   
3.
CO_2毛细捕获机制是CO_2地质封存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然而有关孔隙尺度下(微米极)超临界CO_2毛细捕获的研究较少.采用高压流体-显微镜-微观模型实验装置,开展超临界CO_2条件(8.5 MPa,45?C)下CO_2驱替水(排水)和水驱替CO_2(吸湿)实验,采用高分辨率照相机采集CO_2水两相流运动图像,并借助光学显微镜直接观测孔隙尺度下CO_2毛细捕获特征.同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实验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数值模拟不仅反映了实验过程中两相流驱替锋面的推进过程,还刻画了孔隙尺度下被捕获的CO_2液滴/团簇三维空间形态特征.最后,基于数值模拟给出了CO_2初始饱和度与残余饱和度曲线,即毛细捕获曲线,并对比分析了3种毛细捕获曲线预测模型(即Jurauld模型、Land模型和Spiteri模型)的优劣.分析表明,Jurauld模型的描述能力稍优于Land模型,Spiteri模型的描述能力较弱.由于Land模型只需单个参数,且参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建议优先采用Land模型.  相似文献   
4.
胡冉  钟翰贤  陈益峰 《力学学报》2023,55(2):543-553
岩体裂隙的有效渗透率是描述岩体非饱和或多相渗流的关键参数,而裂隙开度是影响有效渗透率的重要因素.通过自主研发的粗糙裂隙多相渗流可视化实验平台,针对天然岩体裂隙复制而成的裂隙模型开展变开度条件下的多相渗流可视化实验,研究开度变化对多相渗流流动结构以及有效渗透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非湿润相流体运动通道,在低流量比条件下呈现出气泡流流动结构,而在高流量比条件下呈现较为稳定的通道流流动结构.随着开度的增加,非湿润相流动通道的分支变少、等效宽度增加,两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均增大,流动结构趋于稳定.可视化结果还阐明了柱塞流流动结构下,两相流体交替占据裂隙空间的竞争机制:当非湿润相流体通道由连续转变为不连续时,裂隙进出口压差显著增加;反之,当该通道由不连续转变为连续时,压差显著减小.最后,基于分形理论以及渗透率统计建模方法,建立了考虑开度效应的岩体裂隙多相渗流有效渗透率理论模型,并通过实验测定的有效渗透率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