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7篇
物理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α-羟基取代膦酸酯和5-甲氧基-3-溴-2(5H)-呋喃酮通过不对称串联反应, 得到螺环-膦酸酯类化合物的非对映异构体5和6. 目标分子5和6经IR, 1H NMR, 13C NMR, MS, 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 其中非对映异构体5c和6c的立体化学结构通过X射线晶体分析得到了确认. 此研究结果为某些复杂的有机磷化合物提供了新的合成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激光熔覆过程的温度场分布和熔体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基于CALPHAD相图法计算了基体和粉末的热物理性质,采用三维热源精确预测了凝固过程和温度分布,研究了Marangoni对流对熔池尺寸的影响。在熔池凝固过程中模拟所得出的温度梯度和凝固速度,预测了熔覆层凝固组织的演变趋势,相应的显微组织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的方法测定了温郁金的不同药用部位:莪朮与姜黄,有60多种挥发性化合物被检测到,通过NIST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数据分别定性了其中51和48种挥发性成分。实验中用β-榄香烯作为外标进行相对定量分析,比较了不同产期莪术中挥发油含量的变化,从而有利于最佳采收时间的确定。对于同产期的温郁金的不同药用部位:莪术和姜黄,本文也进行了比较,它们的有效成分相似,但是含量有差别。用H/D交换的方法进一步确定了含活泼H的化合物,g-萜品烯在烯丙位也发现了很明显的H/D交换,通过裂解途径的分析本文确定了H/D交换的位置。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含挥发油成分的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定性,还可以用于它们有效成分的相对定量。  相似文献   
4.
α-羟基取代膦酸酯和5-甲氧基-3-溴-2(5H)-呋喃酮通过不对称串联反应,得到螺环-膦酸酯类化合物的非对映异构体5和6.目标分子5和6经IR,^1H NMR,^13C NMR,MS,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其中非对映异构体5c和6c的立体化学结构通过X射线晶体分析得到了确认.此研究结果为某些复杂的有机磷化合物提供了新的合成策略.  相似文献   
5.
α-羟基取代膦酸酯和5-甲氧基-3-溴-2(5H)-呋喃酮通过不对称串联反应,得到螺环-膦酸酯类化合物的非对映异构体5和6.目标分子5和 6经IR,1H NMR,13C NMR,MS,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其中非对映异构体5c和6c的市体化学结构通过X射线晶体分析得到了确认.此研究结果为某些复杂的有机磷化合物提供了新的合成策略.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源-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ESI-QTOF-MS/MS)方法,以中药紫花地丁中分离得到的5个黄酮碳苷化合物为对照品,研究了黄酮二糖碳苷类化合物在ESI-QTOF-MS/MS质谱中的裂解规律。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文献报道的黄酮二糖碳苷C-6位取代糖基较C-8位糖更易优先发生裂解;但同时发现结构中如果含有不稳定构象的糖基取代时,该规律不再适用。通过对照品的质谱裂解规律,并结合文献和高分辨质谱数据,成功表征和鉴定了紫花地丁中21个黄酮二糖碳苷类以及4个黄酮氧苷类成分。该方法能快速、灵敏、准确地对中药中微量黄酮碳苷类成分的结构进行表征和鉴定。  相似文献   
7.
李颜  吴弢  程志红  王峥涛 《中国化学》2006,24(4):577-579
A new triterpene glycoside, pomolic acid 3-O-6″-methyl-β-D-glucuronopyranosyl-(1→3)-α-L-arabino- pyranoside, and a new flavonol glycoside, quercetin 3-O-β-D-gluc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ide together with three known triterpene saponins and two flavonol glycoside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 Ilex cornuta. Their structures wer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oscopic analysis.  相似文献   
8.
Microbial transformation of a triterpene glycoside, quinovic acid 3-O-β-D-quinovopyranoside by Streptomyces griseus ACCT 13273 was achieved with the aim of generating new bio-active derivatives. Preparative-scale biotransformation with standard two-stage fermentation protocol afforded a new oxidized metabolite, as a result of the hydroxylation of the methyl group at C-30, which was difficult to achieve by chemical means. The metabolite was elucidated based on extensive NMR and 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al analyses.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