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6篇
物理学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以合成的2-硫代丁基-5-巯基-1,3,4-噻二唑为配体,在醇-水体系中制备了Keggin结构钼硅杂多阴离子有机衍生物的纳米颗粒,以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分析仪等测试手段对此纳米颗粒的形貌、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在机械式四球长时抗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其摩擦学性能.分散型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分散性能良好,红外光谱表明所合成的纳米颗粒具有杂多酸Keggin骨架结构无机核,透射电镜分析表明颗粒平均粒径约为10nm,热分析娃示分解温度范围为200~300℃.作为新型纳米润滑油添加剂,在最佳添加质量分数为0.05%,负荷300N,摩擦时间30min,转速1450r/min的条件下,与空白相比磨斑直径减小27.9%,摩擦系数减小15.3%.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2-十二烷基二硫代-4-苯基-1,3,4-噻二唑-5-硫酮(DPTT),用元素分析、IR1、H NMR等技术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动态旋转挂片法考察了DPTT和苯并三唑(BTA)复配时对铜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单一DPTT在浓度为3.0 mg/L时缓蚀效果最佳;DPTT与BTA复配使用时显示出较好的协同效应,1.0 mg/L DPTT和1.0 mg/L BTA复配时缓蚀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段天宝  路培中  曲黎  张付特  叶文玉 《应用化学》2007,24(11):1299-1303
以合成的2-辛硫基-5-巯基-1,3,4-噻二唑为配体,在醇-水体系中制备了2-辛硫基-5-巯基-1,3,4-噻二唑Ag(Ⅰ)修饰的钼硅酸盐纳米颗粒,以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元素分析仪(EA)、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分析仪(TG-DTA)等测试手段对此纳米颗粒的形貌、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在机械式四球长时抗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其摩擦学性能。分散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纳米颗粒在有机溶剂中良好分散,红外光谱表明所合成的纳米颗粒具有杂多酸Keggin骨架结构无机核,透射电镜分析表明颗粒平均粒径约为20nm,热分析显示分解温度范围为220~370℃,作为新型纳米润滑油添加剂,测试条件为负荷300N,时间30min,转速1450r/min条件下,在最佳添加质量分数为0.05%时,使磨斑直径减小43.4%,摩擦系数减小23.6%。  相似文献   
4.
btdyta;银;纳米颗粒;摩擦学性能;表面修饰  相似文献   
5.
以合成的2-硫代丁基-5-巯基-1,3,4-噻二唑为配体,在醇-水体系中制备了Keggin结构钼硅杂多阴离子有机衍生物的纳米颗粒,以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分析仪等测试手段对此纳米颗粒的形貌、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在机械式四球长时抗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其摩擦学性能.分散型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分散性能良好,红外光谱表明所合成的纳米颗粒具有杂多酸Keggin骨架结构无机核,透射电镜分析表明颗粒平均粒径约为10nm,热分析娃示分解温度范围为200~300℃.作为新型纳米润滑油添加剂,在最佳添加质量分数为0.05%,负荷300N,摩擦时间30min,转速1450r/min的条件下,与空白相比磨斑直径减小27.9%,摩擦系数减小15.3%.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2-十二烷硫基-4-苯基-1,3,4-噻二唑-5-硫酮(DBTT),用1H NMR,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热重分析仪考察了其热稳定性.作为菜籽油(RSO)添加剂,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测试了其摩擦磨损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钢球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能够提高菜籽油的抗磨减摩性能.  相似文献   
7.
鲁伟明  李省  张付特  符欣  胡辉 《发光学报》2014,(12):1511-1519
利用不同电压下的电致发光和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太阳能电池的缺陷。正向电致发光为电子空穴的辐射复合,与太阳能电池的串联电阻和少数载流子扩散长度有关,可以检测太阳能电池的断栅、隐裂等缺陷;反向电致发光为高电场强度下载流子的带内发光,可以探测弱的线性漏电和击穿,并且弱的线性漏电只在高的反向偏压下发光。利用不同电压下的红外热成像可以检测出线性和非线性漏电,强线性漏电在正反偏压电压下均有明显发热的现象,而非线性漏电在何种偏压状态下占优势取决于漏电类型。红外热成像无法探测出第二类击穿和第三类击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