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化学   6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1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用荧光法研究了水溶性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与二苯胺磺酸钠的相互作用。发现当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加入到二苯胺磺酸钠溶液时,二苯胺磺酸钠的荧光峰发生了明显的蓝移,荧光增强,可能的作用机理是二苯胺磺酸钠中的磺酸根与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中带正电的氮原子之间有较强的静电作用,二苯胺磺酸钠进入了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的疏水空腔。同时研究了几种有机溶剂对包结物的荧光强度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Cu2 与茜素红(ARS)-H3BO3配合物间的相互作用。Cu2 使ARS-H3BO3配合物在587 nm处的荧光猝灭,并且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色。研究结果显示:Cu2 对ARS的强结合能力使ARS-H3BO3配合物分解,同时形成ARS-Cu2 配合物,致使体系的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均发生明显变化。Cu2 浓度在1.0×10-6~2.4×10-5mol/L范围内,体系荧光强度变化与Cu2 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1.01×10-7mol/L。该方法用于废水中Cu2 的测定,回收率为95.5%~101.0%。  相似文献   
3.
偶氮喹啉双重光谱响应识别氟离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8-羟基喹啉-5-偶氮-4'-对二甲氨基苯(1)在乙腈中发射双重荧光,其波长分别为512 nm和370 nm,加入F-后,长波处的荧光猝灭,短波处的荧光增强.同时1的吸收光谱和溶液颜色均发生明显变化.结果表明1通过氢键作用与F-形成了1:1型配合物,结合常数为5.0×104 mol-1·L,其它阴离子的存在均不影响1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表明1对F-有很高的选择性.据此建立了荧光比值法与裸眼比色法检测F-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pH10.4的硼砂-NaOH缓冲体系中,2-(8′-羟基喹啉-5′-磺酸-7′-偶氮)变色酸(8Q5SAC)能分别与钙、镁、锌形成络合物。它们的光谱均在400~800nm波长范围内,且相互重叠。本文应用主成分回归法、偏最小二乘法和径向基人工神经网络法处理测量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对一组人工合成试样作浓度预报,发现径向基人工神经网络法能给出最好的结果,钙、镁和锌测定的RSD分别为3.4%、3.0%、3.2%。将此法用于一患不育症成年男子和一正常成年男子精液中的钙、镁、锌同时测定,荻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pH 6.55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S2-与茜素红(ARS)-Cu(Ⅱ)配合物间的相互作用。S2-的加入使ARS-Cu(Ⅱ)配合物在587 nm处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并且溶液颜色由红色变成黄色。结果显示:S2-对Cu(Ⅱ)的强结合能力致使配合物ARS-Cu(Ⅱ)分解,释放出ARS,致使体系的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均发生明显变化。S2-浓度在1.02×10-6~2.2×10-5mol/L范围内,体系荧光强度变化与S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1.02×10-7mol/L。已用于废水中S2-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5.3%~102.0%。  相似文献   
6.
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与1-萘酚-4-磺酸钠的包结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荧光法研究了水溶性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与1-萘酚-4-磺酸钠(简称SNS)包结反应,研究表明这种包结物属于一种外式包结,而不同于β-环糊精内式包结物,静电作用是两者包结作用的主要驱动力。同时测定了包结物的形成常数,通过对实验数据图解,发现它们之间形成了1:1的包结物,其包结常数为1.6×104L·mol-1。并研究了溶液pH值、常见的一元醇和表面活性剂对该包结物形成及荧光性质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它们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分子识别是生物识别的基础,其机理的研究对理解生命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水溶性杯芳烃是研究分子识别的重要主体分子,本实验报道合成了水溶性的5,11,17,23,29,35,41,47-八(N,N-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以下简称杯胺),采用荧光法测定了其与二苯胺磺酸钠的包结常数,研究了包结作用。以杯胺为流动相添加剂,二苯胺磺酸钠为溶质,采用色谱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论相符。  相似文献   
8.
黄芩苷键合硅胶固定相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液相表面连续反应法,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TM-550)为偶联剂,制备了一种新型天然配体黄芩苷键合硅胶固定相(BBSP)。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元素分析进行结构表征。以不同结构的溶质为探针,初步评价了新固定相的基本色谱性能,探讨了色谱分离机理。结果表明,该固定相具有较弱的反相色谱性能,除疏水作用外,还存在较强的电荷转移和氢键作用。与ODS相比,协同作用使BBSP对芳香族化合物表现出较好的色谱分离选择性。由于极性的酰胺官能团和内部亲水性葡萄糖基的存在,能有效抑制亲硅醇基效应,从而能较好地分离碱性化合物。此外,实验发现新固定相对黄酮类化合物有很强的选择性保留,预示其在分离富集黄酮类化合物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鉴别再生餐盒和新餐盒的方法。发泡餐盒试样经二氯甲烷溶解,加入甲醇沉淀大分子聚合物,采用GC-MS进行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analysis,OPLS-DA)等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出再生餐盒和新餐盒的差异性物质,建立了再生餐盒和新餐盒的鉴别模型。结果表明,再生餐盒和新餐盒中的主要物质包括聚合残余(苯乙烯单体、二聚体和三聚体)、苯衍生物和添加剂等。OPLS-DA和t检验筛选出41种在含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物质,基于差异性物质建立鉴别模型,初步建立了有效的鉴别再生聚苯乙烯发泡餐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