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化学   2篇
力学   1篇
物理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刘少鹏  郝群  宋勇  胡摇 《光子学报》2014,39(8):1388-1393
针对源图像有用信息的提取,提出了基于区域分维和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相结合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将图像的区域属性、区域大小、边缘强度以及纹理显著程度等特点用图像不同尺度上的区域分维进行描述,对于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低频系数,根据源图像不同尺度上的区域分维进行基于系数选择的融合.针对带通子带系数设计了系数局部匹配度算子,依据匹配度不同采用加权和系数选取相结合的融合规则.与其他常规融合方法进行比较,该算法可有效实现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2014年以来渤海某注聚稠油油田产出液聚合物浓度高、原油黏度大导致原油脱水困难,原破乳剂脱水效果无法满足要求。通过苯酚、多乙烯多胺与甲醛合成酚胺树脂起始剂,然后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聚合得到多支化嵌段聚醚破乳剂108#。破乳剂108#具有使用浓度低、脱水速度快的特点,且最终脱水率接近90%。矿场试验结果表明,108#破乳剂加注量比原破乳剂减少48%,外输原油含水从15%-16%降低至9%,原油脱水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基于区域分维和非采样Contourlet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源图像有用信息的提取,提出了基于区域分维和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相结合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将图像的区域属性、区域大小、边缘强度以及纹理显著程度等特点用图像不同尺度上的区域分维进行描述,对于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低频系数,根据源图像不同尺度上的区域分维进行基于系数选择的融合.针对带通子带系数设计了系数局部匹配度算子,依据匹配度不同采用加权和系数选取相结合的融合规则.与其他常规融合方法进行比较,该算法可有效实现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2018年渤海某聚驱稠油油田开始大幅提产,原油流程超负荷运行导致外输原油含水率升高至15%。通过分析原油系统各级分离器乳化液稳定性,确定了深度脱水破乳剂的开发方向。分别以乙二醇、丙二醇和丙三醇为起始剂合成EO-PO-EO型嵌段聚醚破乳剂。室内实验表明,破乳剂A2321能够大幅降低聚驱稠油中的含水率和乳化液含量,其脱水效果明显优于破乳剂AE8051、BP169和SP169。矿场试验结果表明,破乳剂A2321可将外输原油含水率从15%降低至8%,有效解决了电脱水器中乳化液的深度脱水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PHLST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少鹏  郝群  宋勇 《光子学报》2011,40(1):107-111
针对图像融合过程中边缘处理和区域一致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重调和局部正弦变换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新算法.多重调和局部正弦变换的多重调和分量μ代表了图像缓慢变化的"趋势",在空域进行加权融合;残差分量υ体现了源图像的"波动",在傅里叶正弦变换域进行融合,以充分提取可见光图像的细节信息.由于不存在边缘效应,同时残差分量...  相似文献   
6.
张雷  焦小雪  孙羽  刘少鹏  谢艳  赵星 《应用光学》2017,38(4):587-591
为了满足现代工业所需的大纵深物体的三维形貌获取需求,解决传统结构光三维形貌获取技术纵深较小的问题, 借助集成成像这种阵列式多视点获取技术,构建了基于集成成像的大纵深物体的三维形貌获取技术。从集成成像原理出发,分析了集成成像三维物点和同名像点之间的关系,得到集成成像光学获取系统参数和三维物体纵深极限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相机和电动平移台构建了扫描式相机集成成像三维形貌获取系统,并对纵深从600 mm到3 600 mm相对独立的2个物体构建的大纵深三维物体进行了形貌获取。光学实验结果显示,该集成成像大纵深物体三维形貌获取技术能够单次获取纵深为3 600 mm的三维物体的三维形貌,为大纵深物体的三维形貌获取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服役温度下高湿度暖湿气流对车轮材料黏着与损伤的影响,为列车轮轨的安全可靠服役提供理论参考.本文作者利用轮轨滚动接触磨损/疲劳试验机模拟宽温环境(-55~60℃)下,着重考察间歇暖湿气流对高速轮轨界面黏着与车轮表面损伤的响应行为.结果表明:同种暖湿气流(RH 99%)作用下,环境温度对轮轨滚动接触界面的黏着与损伤存在显著影响;在低温环境下,轮轨间的黏着系数会瞬时大幅度下跌,而高温环境下反而出现轻微上升的现象.在低温工况下暖湿气流诱导下的车轮损伤(如塑性变形和表面疲劳裂纹等)明显高于高温环境,磨损机制由低温环境下的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为主逐渐转变为高温环境下的氧化磨损、黏着磨损和疲劳磨损.因此,为进一步保障高寒地区列车通过隧道等湿热环境时的安全可靠运行,暖湿气流诱导列车轮轨低黏着状态的行为须予以关注和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