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4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
何香涛 《物理学进展》2011,6(2):236-256
简要介绍了类星体的发现过程。 对目前观测类星体的所有方法逐一作了介绍,其中的无缝光谱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它对于大天区范围内大批量地发现类星体十分有效。 类星体的观测结果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连续谱、吸收线和发射线。目前天文学家所掌握的有关类星体的各种物理参量都是根据这些观测结果得出的。  相似文献   
2.
Q1234+134是1982年在室女座星系团区域内发现的一颗类星体。本文介绍了用UK Schmidt的物端棱镜巡天和美国Palomar山天文台5m望远镜的分光观测结果;列出了全部的发射线和它们的红移值Ze=2.364±0.002;对吸收光谱进行了分析,给出了29根吸收线和两个较可靠的吸收线红移系统(ZaⅠ=2.279,ZaⅡ=2.249)及一个可能系统(ZaⅢ=1.734)。最后,对本文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何香涛 《物理通报》2005,(12):12-15
为纪念相对论发表100周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今年命名为“国际物理年”.在国际物理年中,天文学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当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只能用天文学来检验;物理学发展到今天,更是和天文学息息相关.李政道先生把宇宙中的暗物质作为21世纪物理学前沿的主要课题之一.近代天体物理学提出的问题一个个都向物理学提出了挑战.其中,有一种神秘的天体,从20世纪60年代跨越到21世纪,观测、观测、再观测,却始终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它就是类星体.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类星体的发现过程。 对目前观测类星体的所有方法逐一作了介绍,其中的无缝光谱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它对于大天区范围内大批量地发现类星体十分有效。 类星体的观测结果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连续谱、吸收线和发射线。目前天文学家所掌握的有关类星体的各种物理参量都是根据这些观测结果得出的。  相似文献   
5.
哈勃定律和哈勃常数测定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勃常数测定是20世纪天文学中最重大的发现。哈勃定律的发现架起了天文学和近代物理学之间的桥梁。近年来,由两者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的学科-近代天体物理学一直处于自然科学的前沿领域。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哈勃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重要意义。哈勃常数是哈勃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重要意义。哈勃常数是哈勃定律中的关键物理量。虽然哈勃常数的测量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但至今仍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文中叙述了哈勃常数的测量原则和最  相似文献   
6.
使用1.2米UK Schmidt望远镜提供的资料,以NGC 1097(2h44m2,—30°29′.0)为中心,对其周围作了类星体寻找工作。在大约9平方度范围内发现了37颗类星体,连同早先发现的6颗,共为43颗。 对所发现类星体的分布作了分析,初步结果是:(1)愈靠近NGC 1097,类星体的密度值愈高。从每平方度2.0颗增加到15.2颗,而平均密度为4.8颗。(2)类星体的分布与该星系的喷流之间显示了十分明显的相关性。(3)类星体的分布很难用几率分布或者其它原因给以圆满地解释。很可能为红移的内禀性起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