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1篇
  200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射流气束条件下 ,利用第一束 4 83.2nm的电离激光使中性CS2 分子通过 (3+1)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 (REMPI)制备出纯净的CS2 + 分子离子 ;用第二束解离激光在 385~ 4 35nm扫描 ,由获得的光解离碎片激发(PHOFEX)谱研究了光解CS2 + 产生CS+ 的两种动力学途径 .当第一束电离激光和第二束解离激光在时间上有约6 0ns的延迟 (远大于激光脉宽约 5ns)时 ,光解CS2 + 母体离子产生CS+ 碎片离子有明显的阈值效应 ,由PHOFEX谱确定了CS+ 的绝热出现势 (5 .85 2± 0 .0 0 5 )eV (从CS2 + 的 X 2 Πg ,3 / 2 (0 ,0 ,0 )能级位置算起 ) ,测量了 4 72 0 0~5 0 4 0 0cm-1双光子能量范围内碎片离子的分支比CS+ /S+ (从 0逐渐增加到略大于 1) .提出了这种情况下CS2 +产生CS+ 碎片离子的 [1+1]共振增强多光子解离机理 :通过单光子激发产生CS2 + ( X 2 Πg)→CS2 + ( 2 Πu)跃迁、 和 X高振动能级耦合使得可以产生到CS2 + ( B2 Σ+ u)的单光子跃迁 ,再经由 B态与4Σ-和2 Σ-排斥态耦合使CS2 + 解离为CS+ (X2 Σ+ )和S(3 P) .但是 ,当电离激光和解离激光时间上重合时 ,不再能分辨出CS+ 的出现阈值 .这表明 ,除了存在着上述的产生CS+ 的 [1+1]共振增强多光子解离机理外 ,在激光波长长于 4 2 3.8nm时还存在着 [1+1+1’]、[1+1  相似文献   
2.
如图,ABCD 为一正方形。作线段 AE=AB,并使∠EAB 为一锐角。联接 CE,分别通过 CE 和CB 的中点 K 和 H 作 CE 和 CB 的垂线交于O.联接 OC 和OE,构成两个三角形△ODC和△OAE.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1777年,Buffon提出了著名的投针问题。二百多年来,许多作者重复了这项实验,在不同程度上确定了圆周率π值,同时逐渐地发展了几何概率的概念。 近年来,已经有许多准确得多的方法来确定π值,例如采用电子计算机可以得到π值的十万位小数。因此,对于计算π值,设计实验实际上只具有历史的意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实验所采用的方法:即建立一个概率模型,它与某些感兴趣的量如常数π有关,然后设计适当的随机试验,并通过这一试验的结果来确定这些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几何概率的概念已经发展成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