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4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末次冰期旋迴兰州黄土剖面与南极东方站冰岩芯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临夏市北塬阶地剖面的磁化率曲线与南极东方站2083m冰岩芯的同位素曲线变化趋势十分吻合,剖面厚35m,马兰黄土之下出现5层古土壤,上部3层(S_(1-a),S_(1-b),S_(1-c))对应末次间冰期的3个温暖阶段,末次冰期的间冰段(南极冰岩芯的C阶段)在北塬黄土剖面中有清楚的反映,形成3层古土壤和两层黄土,剖面底剖已属于倒数笫二次冰期,发现有耐干冷的哺乳动物和软体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晚新生代沉积物磁组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临夏盆地晚新生代以湖相为主的沉积物磁组构特征的初步研究表明,沉积物磁组构特征的变化很可能同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有关,正是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才造成盆地水系格局的,入湖水流方向的改变,从此意义上说,临夏盆地晚新生代沉积剖面各段磁组构特征的变化可能蕴含了青藏高原隆升的信息,沉积物磁组构参数值的变化无疑会给我们对青藏原隆升的认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证据。  相似文献   
3.
功函数(work function) 定义为使电子脱离固体进入周围空间(真空)所必须给与电子的最低能量,有时也称为逸出功.它是表征固体表面宏观性质的重要物理量之一,一般随温度缓变,但随表面状况(如表面清洁度、晶向、结构、反应、化学组成、电荷转移等)变化灵敏,变化幅度一般从几十到几百毫电子伏(meV).对于 O/W(100)系统,变化可大于 1eV[1].因此获取功函数随时间变化的信息对于各种瞬态表面现象的研究往往比测量功函数本身更为重要.自动连续测量固体表面某区域内功函数 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 (t)比在不同时刻测量 再连成中 (1)曲线更为精确有效.…  相似文献   
4.
武都泥石流显微构造及其形成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初步揭示出粘性泥石流体内发育的一系列特征鲜明、分布有序和成因上相互关联的微构造,系统地探讨了微构造的定义、鉴别特征和分类.微构造的形成和分布与泥石流运动力学体系密切相关,其中剪切作用和紊动作用是形成和控制微构造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5.
运用因子分析法处理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临夏盆地近30MaB.P.以来新生代沉积物的氧化物含量提取的气候演变的序列及特征与孢粉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即在第三纪大部分时间中,虽有冷干与暖湿的交替变化,但气候状况相对稳定;进入上新世后,气候不稳定性显著增加,表现为冷干与暖湿大幅度、频繁地交替,至第四纪早期,才又表现出相对冷湿的环境特征.这一变化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亚季风由上新世前不显著至上新世中逐步建立,直至第四纪早期稳定建立的动态过程.气候自第三纪以来的重大调整,同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及邻区马兰黄土成因与来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及邻区马兰黄土的初步研究表明,以昆仑山—布青山—阿尼玛卿山—南秦岭(摩天岭)为界,马兰黄土大致可分为两大沉积区系,以北为热黄土区,物质主要来源于亚洲内陆干旱地区;以南为冷黄土区,物质主要来源于青藏高原。高原隆起和其特殊的地形效应及由以产生的东亚季风、绕流西风和高原季风的相互作用以及源区物质的差异,可能是导致黄土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工业上一般采用丙烷热裂解脱氢反应生产丙烯. 该反应通常在高温(>700 ℃)下进行,催化剂容易积碳. 而且,由于反应受到热力学平衡的限制,丙烯的选择性也不很高. 近年来,以廉价空气和丙烷为原料的丙烷氧化脱氢(PODH)反应为丙烯的生产提供了另外一条途径,且已引起广泛的关注. 在PODH反应中,一般认为晶格氧(O2-)参与丙烷的选择氧化,而其它氧物种(O-,O-2等)导致丙烷的完全氧化[1]. 钙钛矿结构的混合导体透氧膜是同时具有氧离子导电性和电子导电性的一类材料. 在高温下,当膜两侧存在氧浓度梯度时,氧以氧离子的形式通过氧缺陷进行传导,同时以电子的反向传输来完成传输回路[2]. 这种透氧机理使得混合导体透氧膜在理论上对烷烃氧化反应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 作为膜反应器材料,这类混合导体透氧膜已成功地应用于甲烷部分氧化(POM)反应[3]. 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文献报道这种膜反应器在PODH反应中的应用. 组成为Ba0.5Sr0.5Co0.8Fe0.2O3-δ的钙钛矿膜材料是本研究组开发的一类具有高透氧量、高稳定性的新型透氧膜材料. 本文尝试将该材料制备的膜反应器用于PODH反应,同时研究了PODH反应对膜透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