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4篇
物理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由于抗生素的不当使用和细菌多药耐药的出现, 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抗菌剂. 本文制备了具有光热转换性能的正电荷半导体高分子材料及具有协同抗菌活性的半导体聚合物纳米粒子(SP-PPh3 NPs). SP-PPh3 NPs的光热转化效率为43.8%. 带正电荷的SP-PPh3 NPs可以附着在细菌上, 有助于将热量有效传递给细菌. 在热和正电荷的协同作用下, SP-PPh3 NPs对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E. coli)和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均具有抗菌活性, 其对二者的体外抑菌率分别为99.9%和98.6%. 此外, SP-PPh3 NP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对小鼠的主要器官几乎无副作用. 对细菌感染的小鼠皮肤伤口用SP-PPh3 NPs治疗12 d后, 伤口可以很好地愈合.  相似文献   
2.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 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以及分子力学(MM2)模拟系统地研究了手性分子N-[4-(1-芘基)]丁酰-D/L-苯丙氨酸(PDP和PLP, 总称PPs)与β-环糊精(β-CD)、 2-位硒桥联双β-CD(2-SeCD)和2-位碲桥联双β-CD(2-TeCD)的包结能力大小及这3个环糊精对PPs手性识别能力的差异和识别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 PPs不能与单疏水空腔的β-CD形成很好的包结复合物, 与具有较长桥联链的2-TeCD结合能力最强. 2-TeCD与PDP和PLP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33×104和6.07×103 L/mol, 对PPs的手性识别比达到KD/KL=3.84, 高于2-SeCD(KD/KL=2.61). 用MM2模拟得出了PPs与这两个双环糊精形成复合物的三维结构: PPs的绝大部分位于双环糊精两个空腔之间, 但是在这两个复合物中, 苯环与芘环所成的二面角不同. 此外, PPs与这两个双环糊精作用时均存在明显的氢键相互作用, 且2-TeCD强于2-SeCD.  相似文献   
3.
对12个通用的三效循环系统以及这12个通用循环系统组成的76种可能的密闭循环系统进行了评测。根据通用三效循环系统的压力和溶解度要求,对通用三效循环系统进行了分析,并充分考虑各部件设计中的问题和COPs数值,以及处于高腐蚀环境中部件的数目。通过分析,确定了四个性价比较优的系统:Alkitrate Topping循环系统,Pressure Staged Envelope循环系统,High Overlap循环系统和Dual Loop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4.
针对制冷系统智能稳定控制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输入关系式建模分析和稳态预测的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对基于静态模型的系统控制优化点搜索方式,寻找系统控制过程中最佳的控制点。并对制冷系统的工作机制进行建模,给出了主要的参数关系式和参数估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制冷系统的稳态预测方法。经过实验仿真测试表明,所设计的制冷系统智能控制策略具有高稳定性和低能耗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利用表面压力-时间曲线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行为和对手性探针分子D/L-[4-(1-芘基)]丁酰基-苯丙氨酸(PPs)的界面手性识别, 以及由此引起的气液界面上BSA的构象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界面上形成的稳定单层膜经历了漫长的构象调整过程; BSA的表面压力的变化说明其对亚相中的探针分子很强的浓度依赖性和对手性分子的区分能力. 在较高的PLP和PDP探针分子浓度下, BSA的成膜性均受到了很大抑制, 但较低的PLP和PDP探针分子浓度却转而对BSA成膜有利; 与PLP相比, PDP能更有效地与BSA在界面结合, 其复合膜的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6.
新型含芘荧光探针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荧光发射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新型含芘荧光探针分子芘丁酰谷氨酸(PLE)和芘甲酰谷氨酸(PYE)与溶菌酶(Lyso)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分析了结合过程和机理。结果显示:不同间隔链长度的探针分子在与Lyso作用时,表现的光谱性质差别不大,这主要是由于探针分子结合到了Lyso的表面;而不同间隔链长度的探针分子在与BSA作用过程中,却表现不同的光物理性质,这可能是探针分子作用于BSA空腔时其结合位点或者结合方式的不同引起的。目前的研究对揭示蛋白质分子的识别位点和定位切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萘异硫氰酸酯分别化学修饰水杨醛、4-(二乙氨基)水杨醛,合成了两种荧光分子(分子1和2),利用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和确证.采用荧光光谱技术对这两种分子与常见阴离子的结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子1和分子2均可选择性识别F–,可作为检测F–的荧光探针.探针1(分子1)对F–表现出荧光增强型响应,当F...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