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5篇
综合类   7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四丁基氢氧化铵催化法合成了多羟基富勒醇,通过三维荧光光谱结合透射电镜和动态光散射方法,考察了富勒醇水溶液自聚集行为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富勒醇溶液的浓度低于4×10-5 mol/L时,富勒醇主要以单体分子形式存在,浓度为4×10-5 ~2×10-4 mol/L时则是以两种分散状态的形式并存,而当浓度高于2×10-4 mol/L时,富勒醇则主要以聚集体的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  相似文献   
2.
毛岳忠  田师一  胡晓晖  邓少平 《应用化学》2010,27(10):1117-1123
综述了类金刚石薄膜及其修饰的传感器特性以及制备工艺,介绍了类金刚石薄膜修饰的传感器在生物检测、电化学微重力测量、痕量金属检测、氢离子选择场效应晶体管和气体检测等领域的应用,并对类金刚石薄膜修饰传感器在电化学相关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NPES/AOT反胶束增溶体系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NPES)与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复配体系为主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以柴油为油相,研究了反胶束增溶体系的粘度和电导率等物理化学性质;利用脉冲核磁共振图谱中水的T2弛豫时间分布曲线,研究了反胶束溶液中水的结合状态和分布,采用正规溶液理论计算了NPES/AOT的相互作用参数β值(-7.78),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存在较强的协同效应,从理论上解释了二者在反胶束溶液中的最佳比例和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用热力学的概念和方法来讨论及评价食物结构的营养问题。作者认为:食物营养熵的内涵到少包含四个层次,即食物绝对熵,食物营养信息熵,食物代谢负熵和食物内滞熵。提出了一个食物营养熵比R值,衡量和择机体综合作用的营养价值。在生物进化过程,宏观上广义食物的营养熵比R值存在趋向极限普遍现象。计算结果表明,不同食物结构的营养熵比R值大小与其营养学评价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从活体小兔口腔割取舌头分离出含味蕾的舌表面,分切成感受甜,咸,酸,苦的4部分。采用机械分离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出含不同味受体的味细胞质膜,并建立了含活性味受体细胞质膜重构BLM的方法。用重构BLM对分离物进行了味感受活性鉴定,结果表明相应的质膜对相应的味物质均有明显的兴奋性,而对其它味物质只有较低的兴奋性,证实了分离的质膜中不同味觉感受活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导电聚吡咯薄膜的大过电位是一个有趣而被忽视的现象,针对它在形成机理、膜表面微观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聚吡咯薄膜大过电位现象在水相条件也存在,同时具有选择性吸附电流特点,产生这一现象与掺杂阴离子性质、种数、浓度及由此而导致的聚合有序性相关。负电位下掺杂大直径对阴离子的聚吡咯薄膜由于在还原下脱掺杂困难,Na^+、K^+、Li^+等水化小阳离子对聚吡咯链的吸附中和是导致吸附电流的产生和薄膜结构形态上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感官剖面描述法的内容与意义,并把它应用于白酒品评感官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用不可逆过程信息热力学的理论来讨论广义的生命结构的衰老和寿命。作者认为:1.生物个体的衰老是外界熵输入和体内新陈代谢的综合结果。2.熵消减机制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物种的衰老速度和不同寿命的基础。3.新陈代谢的负熵作用与熵增作用是生物个体衰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感官剖面描述法的内容与意义,并把它应用于白洒品评感官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用聚联乙炔囊泡为载体,将bola型两亲分子1,12-二乳清酸十二胺盐(DDO)对三聚氰胺的分子识别作用用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显示出来.通过比较不同碳链长度的聚联乙炔囊泡对分子识别过程的反映,发现二十三烷基-2.4-二炔酸(TCDA)囊泡的显色灵敏度较高.研究表明,TCDA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来自于DDO与三聚氰胺多重氢键的形成以及溶液环境中水结构的变化.为了更好地理解显色机理,用差示扫描量热(DSC)仪详细研究了分子识别过程中聚联乙炔囊泡的相变行为及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TCDA囊泡和带有识别分子的DDO/TCDA囊泡在三聚氰胺存在下,相变温度Tm均向高温方向移动,并且,随三聚氰胺浓度的增加,Tm值逐渐增大直至囊泡瓦解;但是Tm值的变化没有与囊泡变色必然关联,仅仅DDO/TCDA囊泡具有变色现象,而且,只有当三聚氰胺的浓度超过分子识别氢键形成所需理论量时,肉眼才能可见明显的由蓝到红的颜色变化.为了理解溶液中过量的三聚氰胺对囊泡变色的作用,选用蔗糖和尿素作为典型的水结构促进剂和水结构破坏剂(chaotrope),详细研究了它们对聚联乙炔囊泡反映分子识别过程中相变温度的影响及显色规律.结果表明,过量的三聚氰胺在溶液中起到类似尿素水结构破坏剂的作用.这种作用和分子识别过程中多重氢键的形成对聚联乙炔囊泡的变色缺一不可.本研究首次揭示了由水结构破坏剂参与的聚联乙炔囊泡变色机理,有助于理解共轭聚合物热相变过程中的Hofmeister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