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构建一种新型基于聚合酶辅助电致化学发光DNA传感器,利用循环链置换聚合反应、辅助目标mRNA循环以及量子点的信号放大,实现超灵敏检测目标mRNA。将巯基修饰的发卡型捕获探针(Capture DNA,CP)通过Au-S键组装到Fe_3O_4@Au表面,并通过磁性组装到磁控玻碳电极上。目标mRNA存在时,目标mRNA打开发卡CP,与之杂交形成dsDNA;然后加入聚合酶、引物链(DNA1)及碱基,引物链开始扩增,将目标mRNA取代,释放的目标mRNA重新结合CP,引发下一轮扩增循环,使信号循环放大,最后加入TGACd Te量子点标记的DNA2,与打开后的CP末端序列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进行电化学发光检测。在1×10~(-15)~1×10~(-11)mol/L范围内,目标mRNA浓度的对数与ECL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4×10~(-16)mol/L。人体血清样加标回收率为97.2%~102.3%。本方法通过加入聚合酶使目标mRNA循环检测以及结合量子点标记的信号放大协同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结果表明,此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2.
海洪  杨峰  李建平 《分析化学》2012,40(6):841-846
合成了Fe3O4@Au磁性纳米粒子,并根据单链寡聚核苷酸(ss-DNA)杂交原理,利用量子点电化学发光,构建了DNA电化学传感器.在磁控玻碳电极(MCGCE)表面,将5′-SH-ssDNA捕获探针自组装在Fe3O4@Au磁性纳米粒子上,然后与目标DNA互补的一端杂交形成dsDNA,再与双标记了量子点的5′-NH2-ssDNA-NH2-3′信号探针杂交形成三明治杂交的DNA.应用循环伏安法对DNA的固定与杂交进行了表征.目标DNA浓度在1.0×10-13~1.0×10-11 mol/L范围与其响应的ECL信号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8×10-14mol/L.由于采用量子点双标记法,检测的灵敏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熔融制样法对铁矿石进行熔融制样;以三氧化二钴(Co2O3)作为铁的内标,并对熔剂、氧化剂、脱模剂、熔融温度和熔融比例进行了讨论。采用理论α系数法、经验系数法校正基体效应和各元素的谱线重叠干扰。建立了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WDXRF)测定铁矿石中12种组分的分析方法。本法测定铁矿标准物质(GBW07822-GBW07830)各组分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41%~4.2%之间,测定值与标准值相符,且与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的对比测定结果一致。利用本法对实际铁矿样品的全铁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与化学分析法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剂热法,丁烷四羧酸(H4L)与水合乙酸钴经配位聚合反应合成了一个新型的双核Co(Ⅱ)聚合物[Co2L(MeOH)(H2O)4]n.nH2O(1),其结构经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1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2.802 6(3)nm,b=0.816 32(11)nm,c=1.630 1(2)nm,β=119.793(2)°,V=3.236 5(7)nm3,Z=8,Dc=1.925 Mg.cm-3,R1=0.097 5,wR2=0.223 1。1通过H4L桥联形成一维链,通过O-H┈O氢键作用形成了无限延伸的二维网络结构;在1中存在的分子内及分子间氢键使1具有三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5.
王娓  杨莉  郭晶晶  张义东  海洪 《合成化学》2013,21(3):330-332
以2-乙氧基-6-亚氨甲基苯酚(HL)为配体,与氨水和Ni(ClO4)2.6H2O经溶剂热法合成了新型镍配合物[Ni(L)2](1),其结构经IR,元素分析和XRD表征。1属三斜晶系,Pī空间群,晶胞参数a=0.843 3(3)nm,b=1.009 4(2)nm,c=1.188 4(2)nm,α=111.16(3)°,β=97.43(3)°,γ=102.43(3)°,V=0.897 2(11)nm3,Mr=387.05,Z=2,Dc=1 433 g.cm-3,F(000)=404,μ=1.105 mm-1,S=1.015。1中Ni2-分别与两个L-上的两个N原子和两个O原子配位,形成了平面四边形几何构型。分子通过一对N-H┈O氢键形成二聚体;二聚体进一步通过N-H┈O氢键和C-H┈Ni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6.
利用切刻内切酶的酶切作用实现信号放大,结合量子点高效的电化学发光性能,构建了一种新型电化学发光DNA生物传感器.将捕获探针DNA(c-DNA)通过自组装的方式固定到金电极表面,后与目标DNA(t-DNA)互补杂交形成双链DNA,利用切刻内切酶Nt.BstNBI特异性识别双链上的酶切位点(5'-GAGTC-3'),然后在c-DNA相应的切割位点(识别序列3'端后的4个碱基处)对其进行剪切,释放出目标链,参与下一轮的杂交及酶切,通过目标物的循环利用,实现信号放大.利用N-羟基琥珀酰亚胺(N HS)和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EDC)活化羧基化CdTe量子点表面的羧基,与电极表面残留的c-DNA末端的氨基共价交联,通过测定捕获的量子点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对目标DNA进行检测.优化后的检测条件为:c-DNA浓度1 μmol/L,杂交时间60 min,Nt.BstNBI浓度0.5 U/μL,酶切反应时间4h.在优化条件下,目标DNA浓度在2.0×10-13~2.0×10-11 mol/L范围内,其对数与电化学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3×10-14 mol/L.人体血样加标回收率为96.4%~108.0%.  相似文献   
7.
海洪  朱文远  何剑 《分析试验室》2003,22(Z1):247-248
用差示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旧康泰克胶囊中扑尔敏和盐酸苯丙醇胺(PPA)含量.扑尔敏检测波长273 nm,0.01~0.07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100.15%,RSD=2.28%;PPA检测波长240 nm,其工作曲线在0.01~0.06 mg/m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r=0.9993),平均回收率96.11%,RSD=2.1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