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9篇
晶体学   1篇
物理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根草在离子型稀土堆浸矿场的修复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香根草对离子型稀土堆浸矿场开展修复试验,研究香根草对土壤中氨氮、总氮及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及香根草茎叶和根系对稀土元素的富集能力.结果 显示,在0.5和1m深土壤中,氨氮、总氮均显著降低;对重金属Se,Sb去除率在95%以上,Pb去除率在50%~70%之间,Cd去除率在32%~45%之间;香根草根部和茎叶对稀土元素均...  相似文献   
2.
李甜  马宏佳 《化学教育》2007,28(10):17-20
引入诺贝尔奖相关内容是新版化学教材的一大亮点。分析了3套新版化学教科书利用诺贝尔奖相关内容作为教学资源的情况,并着重研究了苏教版教材,尝试发掘此类知识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布比卡因是一种外科局部麻醉剂,使用过量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血管系统中毒[1],可引起心脏停博.高效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CE)[2]是该药常用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人尿中脯氨酸和羟脯氨酸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薛静  梁恒  李甜  武亚艳 《分析化学》2005,33(6):785-788
采用毛细管电泳-联吡啶钌电致化学发光法检测了人尿中的脯氨酸和羟脯氨酸。讨论了联吡啶钌浓度、检测电位、磷酸盐缓冲液浓度和pH值、进样电压和进样时间等实验条件对脯氨酸和羟脯氨酸分离检测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脯氨酸和羟脯氨酸分别在0.008~2和0.01~2m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0.997);检出限浓度分别为2和4μmol/L。测定了人尿中游离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以及两者总浓度,回收率96.4%~99.7%。  相似文献   
5.
评定了酸碱滴定法测定锂硼合金中硼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并确定了不确定度来源,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合理评估。结果表明,影响硼测量不确定度主要因素是测量的重复性、NaOH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以及滴定试液时的体积。  相似文献   
6.
建立粗糙表面的蒙特卡罗模型,研究目标表面高度起伏对光外差信号的调制效应,对不同粗糙程度的目标引起的退相干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给出光外差信号恶化与粗糙目标表面参量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当相关长度为100λ,光外差信号随着高度起伏均方根的增大而减小,当高度起伏均方根超过0.2λ时,光外差信号非常微弱;当均方根高度起伏为0.1λ时,光外差信号随相关长度的减小而减小,给光外差探测造成困难.  相似文献   
7.
结合铁电体的宏观特性及微观特性,基于偶极子翻转理论(DST),将偶极子翻转的概率函数进行傅里叶展开,建立了一个铁电薄膜电滞回线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不同的电滞回线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该模型表达式简洁,参数少且易计算,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首先以二氯马来酸酐和1,2-环己二胺为原料合成了卤代烃1,2-双(3,4-二氯马来酰亚胺)基环己烷;然后通过该卤代烃与1,3,5-三(4-氨基苯基)苯的亲核取代聚合反应,制备了一种有机多孔聚合物(POP)。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氮气吸附-脱附等测试手段对聚合物的形貌、稳定性以及孔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多孔聚合物具有独特的棒状结构、优良的热稳定性(初始分解温度达400℃)、较大的比表面积(404m~2/g),且具有多级孔(介孔和微孔)结构。  相似文献   
9.
将制备好的金纳米溶胶粒子组装在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修饰的ITO导电玻璃表面,形成金纳米粒子有序膜。FE-SEM电镜图显示金纳米粒子有序膜呈现出较为均匀的亚单层分布。同时利用电化学方法对有序膜进行了表征。将有序膜作为表面增强Raman光谱(SERS)基底应用于生物分子谷胱甘肽的SERS光谱表征与分析。研究表明,所制备的金纳米粒子有序膜可有效应用于谷胱甘肽分子的SERS光谱表征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肿瘤发生率近年呈明显升高趋势,建立快速、灵敏的抗肿瘤药物分离检测新方法,对指导临床用药,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等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高效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法快速分离测定10-羟基喜树碱(10-Hydroxy camptothecin,10-HCPT)、6-巯基嘌呤(6-mercaptopurine,6-MP)、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3种抗肿瘤药物的方法。考察了检测波长、分离电压、进样时间、缓冲液的pH值及离子强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以未涂层熔融的石英毛细管(60.2cm×75μm,有效长度50cm)为分离柱,50.0 mmol·L~(-1)硼砂-200.0 mmol·L~(-1)硼酸(pH 8.4)为分离缓冲液,分离电压为21kV,柱温为25℃,0.5psi压力进样5s,于214 nm波长下检测,3种抗肿瘤药10min内能够完全分离。在最佳分析条件下,3类抗肿瘤药物分别在0.1~50.0μg·mL~(-1)、0.5~50.0μg·mL~(-1)、0.2~50.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0。对3种抗肿瘤药物平行测定7次,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低于0.85%,检出限(S/N)分别为0.05μg·mL~(-1)、0.2μg·mL~(-1)、0.1μg·mL~(-1),加标回收率为90.4%~103.8%。整个试验过程未使用有机溶剂,方法用于尿样、血样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为临床对10-HCPT、6-MP、5-Fu 3种抗肿瘤药物的用药监测提供了更加简单快速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