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3篇
化学   81篇
物理学   9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用溶胶 凝胶法以磷钼酸 (MPA)的镍盐溶液水解钛酸四丁酯制备了NiPMo/TiO2 催化剂 .使用ICP、XRD、TG DTA、IR、TPD MS和微反应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化学组成、热稳定性、化学吸附性质和催化反应性能 .杂多钼酸盐与TiO2 通过O2 -在TiO2 表面发生了键合 .在 6 2 3K下 ,杂多阴离子仍保持原有的Keggin结构 .CO2 在Lewis酸位Ni(Ⅱ )和Lewis碱位Ni-O -Mo的桥氧协同作用下生成CO2 卧式吸附态Ni(Ⅱ )←O - (CO)← (O--Ni) .丙烯有多种吸附态在催化剂上吸附 .在 5 6 3K、1MPa和空速 15 0 0h-1的反应条件下 ,丙烯的摩尔转化率为 3.2 % ,产物MAA选择性为 95 % .  相似文献   
2.
王大文  钟顺和 《催化学报》2003,24(9):705-710
 用溶胶-凝胶法以磷钼酸(MPA)的铜盐溶液水解钛酸四丁酯制备了CuPMo/TiO2催化剂,并用ICP,XRD,TG-DTA,IR,TPD-MS和微反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化学组成、热稳定性、化学吸附性质和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杂多钼酸盐与TiO2表面通过O2-桥发生键联.在623K下,杂多阴离子仍保持其原有的Keggin结构;CO2在Lewis酸位Cu(Ⅱ)和Lewis碱位Cu-O-Mo桥氧的协同作用下形成卧式吸附态Cu(Ⅱ)←O-(CO)←(O--Cu);丙烯以分子吸附态在催化剂上吸附;在空速1500h-1,压力1MPa和温度563K的反应条件下,丙烯的转化率为4.2%,甲基丙烯酸的选择性为96%.  相似文献   
3.
聚酰亚胺/SiO2杂化膜的制备、表征和气体渗透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以TiO2为过渡层的硅藻土-莫来石陶瓷膜管基底上,制备了组分不同的聚酰亚胺/SiO2杂化膜。聚酰亚胺是利用4,4′-六氟亚异丙基邻苯二甲酸酐、2,4,6-三甲基-1,3-苯二胺和3,5-二氨基苯甲酸在溶液中进行亚胺化完成的。采用FT-IR、TG/DTA、DSC、SEM、BET和气体渗透测定对膜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聚酰亚胺通过支链上的羧酸基和SiO2相键连织构成了具有规则孔道的空间网状结构,并且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孔径逐渐减小;杂化膜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有机无机兼容性;相对于聚酰亚胺膜,杂化膜对H2、CO2和H2O与N2相比较具有较高的分离性,SiO2含量为25(wt)%的杂化膜对H2/N2、CO2/N2和H2O/N2的分离因子分别达到55.9、31.1和42.8。  相似文献   
4.
V2O5-MoO3-SiO2表面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陶跃武  凌云  钟顺和 《催化学报》1999,20(2):129-133
采用表面改性法制备了V2O5-SiO2,MoO3-SiO2,V2O5-MoO3-SiO2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用TPR和IR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及V=O,M0=O的活性,同时用化学吸附IR技术研究了催化剂样品对异丁烷的化学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这些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对异丁烷都有较高的化学吸附能力;SiO2能缓解表面Lewis碱位V=O和Mo=O的氧化能力,有利于选择氧化.  相似文献   
5.
CO2部分氧化乙烷制乙烯Pd—Cu/MoO3—SiO2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青  钟顺和 《应用化学》1998,15(6):49-52
用化学吸附-红外光谱、化学吸附-程序升温脱附(TPD)和微型反应技术研究了Pd-Cu/MoO3-SiO2(MoSO)催化剂对CO2和乙烷的吸附活化和部分氧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乙烷以C—H键中的H吸附于MoSO载体表面MoO键的端基氧上;Pd-Cu/MoSO催化剂对CO2有良好的化学吸附活化性能,CO2的吸附除有线式吸附态和剪式吸附态外,还有一种新的卧式吸附态;Pd-Cu/MoSO催化剂的晶格氧参与了化学反应.探讨了在Pd-Cu/MoSO催化剂上CO2的部分氧化乙烷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负载型TiO2-聚酰亚胺亲水复合膜的制备与分离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建伟  钟顺和 《催化学报》1997,18(4):306-309
采用溶解-流涎法,湿相转换法和干湿相转换法制轩了负载型TiO2-聚酰亚胺亲水复合膜,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压汞和透气性实验等手段对该膜的孔径分布,表面结构及扩散性能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制备亲水对膜孔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膜均具有很好的亲水性能,而干湿相转换膜具有良好的孔径分布和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7.
程庆彦  钟顺和 《催化学报》2003,24(7):558-562
 采用表面改性法制备了负载型Ni2(OEt)2/SiO2双核金属乙氧基配合物催化剂,利用示差量热、红外光谱和微反技术对催化剂的表面结构、热稳定性、化学吸附性质和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负载型双核金属乙氧基配合物Ni2(OEt)2/SiO2中的Ni2+与载体SiO2表面的O2-以双齿配位形式键合;二氧化碳在催化剂表面存在桥式吸附态和碳酸单乙酯基物种两种吸附态,丙烯则只有一种分子吸附态;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二氧化碳和丙烯在Ni2(OEt)2/SiO2催化剂上的反应产物主要是甲基丙烯酸.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二氧化碳和丙烯在Ni2(OEt)2/SiO2催化剂表面的反应机理,反应物分子共吸附于催化剂表面同一活性单元上,羧酸根和丙烯解离吸附态的形成是反应顺利进行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8.
CO2氧化异丁烷制异丁烯用Pd/V2O5-SiO2催化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茂功  钟顺和 《催化学报》2007,28(2):124-130
 利用表面化学反应改性法制备了不同V2O5负载量的V2O5-SiO2表面复合物载体,进而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Pd催化剂. 用N2吸附、 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 X射线光电子能谱、程序升温脱附、化学吸附-红外光谱和微反技术对系列Pd/V2O5-SiO2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晶相结构、价态、异丁烷的化学吸附性能和CO2部分氧化异丁烷制异丁烯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Pd/V2O5-SiO2催化剂中的钒以V5+形式存在, V5+在催化剂表面形成活性位V=O, 其中 V=O 晶格氧与 i-C4H10分子的-CH3 和-CH 中的H产生化学吸附作用; 催化剂中金属Pd与V4+协同作用使CO2在催化剂上产生了卧式吸附态; 晶格氧参加了催化氧化反应,催化剂中 V5+←→V4+ 的变化构成了催化反应的氧化还原过程. 在525 ℃, CO2/i-C4H10体积比为1和空速为 1200 h-1的条件下,以Pd/25%V2O5-SiO2为催化剂时异丁烷转化率为22.8%, 异丁烯选择性为89.1%.  相似文献   
9.
MoO3—SiO2表面复合物金属催化剂载体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邵宇  钟顺和 《分子催化》1997,11(5):342-348
采用MoOCl4的盐酸溶液负载于SiO2的表面反应法,制备了负载型和键联型两种MoO3-SiO2(MoSO)表面复合物载体。利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MoSO的表面构造及其化学吸附性能;并利用TPR技术考察了该表面复合物载体对负载金属Pd,Cu氧化物还原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利用CO2和环氧乙烷(EO)直接催化合成碳酸乙烯酯(EC)的研究进展,详细讨论了各种催化剂活化EO和CO2,完成环加成反应的催化机理,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