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43篇
  免费   2319篇
  国内免费   2328篇
化学   10712篇
晶体学   185篇
力学   719篇
综合类   193篇
数学   1490篇
物理学   449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79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348篇
  2020年   481篇
  2019年   492篇
  2018年   400篇
  2017年   372篇
  2016年   670篇
  2015年   644篇
  2014年   831篇
  2013年   993篇
  2012年   1086篇
  2011年   1237篇
  2010年   934篇
  2009年   928篇
  2008年   1068篇
  2007年   919篇
  2006年   829篇
  2005年   691篇
  2004年   624篇
  2003年   502篇
  2002年   660篇
  2001年   532篇
  2000年   444篇
  1999年   299篇
  1998年   227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76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hysics - Quantum coherence, coming from quantum superposition, occupies a significant position in the field of physics. We put forward a lower bound of the...  相似文献   
2.
A unique nickel/organic photoredox co-catalyzed asymmetric reductive cross-coupling between α-chloro esters and aryl iodides is developed. This cross-electrophile coupling reaction employs an organic reductant (Hantzsch ester), whereas most reductive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use stoichiometric metals. A diverse array of valuable α-aryl esters is formed under these conditions with high enantioselectivities (up to 94 %) and good yields (up to 88 %). α-Aryl esters represent an important family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This novel synergistic strategy expands the scope of Ni-catalyzed reductive asymmetric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相似文献   
3.
4.
以六水氯化镁和六次甲基四胺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四方体MgO,考察其对有机染料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通过TGA-DTA、SEM、XRD、N2-sorption和FT-IR等手段表征样品.结果表明,原料浓度、温度和表面活性剂对四方体MgO结构的形成影响较小,而反应时间的延长有助于有序结构的组装.温度170℃、时间24h、MgCl2·6H2O与C6H12N4浓度比为1∶2和表面活性剂PVP是制备四方体MgO的最佳条件.在溶液浓度10mg · L-1的单一吸附实验过程中,四方体MgO对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分别为91.3;和22.3;,吸附过程均为单层吸附且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在溶液浓度40 mg·L-1、甲基橙和亚甲基蓝浓度比3∶1的混合溶液吸附过程中,四方体MgO对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分别为80.1;和97.9;.  相似文献   
5.
6.
The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C - We study the isentropic evolution of the matter produced in relativistic heavy-ion collisions for various values of the entropy-per-baryon ratio of interest for...  相似文献   
7.
Yin  Pengpeng  Liu  Chang  Wang  Ying  Guan  Lei  Chen  Xian  Xiong  Xuejia  Jin  Hongzhe 《Russian Journal of General Chemistry》2021,91(5):897-903
Russian Journal of General Chemistry - A dinuclear Tb complex, Tb2(H2L)3(phen)2 (1), and two similar N-donor coordination complexes, Fe(phen)3·HL (2), Fe(bipy)3·HL·5H2O (3) (Na2H2L =...  相似文献   
8.
陈雅琼  宋洪东  吴懋  陆扬  管骁 《化学进展》2022,34(10):2267-2282
蛋白质-多糖复合体系作为生物活性物质传递系统的壁材,有着人工合成聚合物或无机物等其他材料不可比拟的多重优势。本文就蛋白质和多糖之间的连接方式及蛋白质-多糖复合体系形成传递系统的多种形式进行了综述,以及对此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结合蛋白质和多糖的结构特点,二者之间的链接方式分为非共价结合的物理共聚,和共价结合的美拉德偶联、化学交联、酶催化交联等方式,文中分别对各种连接方式的原理和机理,以及其影响因素做了深入阐述。以蛋白质-多糖复合体系为壁材对活性物质的传递形式大体上分成乳化系统、胶束、纳米凝胶、分子复合物以及壳核结构等系统。不同的活性物质的特征和传递需求,可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结构的蛋白质和多糖种类以及二者的连接方式和传递系统的形式。并且,随着研究的逐步发展和推进,此领域的发展趋势朝着智能化和靶向性的方向进行。目前活性物质的蛋白质-多糖复合体系的传递系统,还依然面临着系统设计、评价和应用等多方面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更全面更深入了解认识其对活性物质影响和功效的基础上,安全合理地设计和深入细致地评价活性成分的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