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介绍一个适合本科生的化学生物学教学实验。选取Fmoc-Tyr(t-Bu)-Wang树脂和侧链保护的氨基酸,利用多肽Fmoc固相合成法合成了胸腺五肽H-Arg-Lys-Asp-Val-Tyr-OH,产品易于分离。同时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及串联质谱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
前言     
自20世纪初期,德国化学家EmilFischer首先合成了甘氨酸二肽片段,并第一次提出“peptide”(多肽)这一名词,多肽化学的研究已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1953年,Vigneand小组首次完成了生物活性肽催产素的合成,并因此于1955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1963年,Merrifield提出了多肽固相合成法,并发明了第一台多肽自动合成仪,大大简化了多肽合成的流程、提高了合成的效率,从而促使多肽化学实现了飞跃式发展,Merrifield也因此获得了1984年诺贝尔化学奖.1965年,我国科学家完成了牛结晶胰岛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过量的铜离子介导淀粉样蛋白异常聚集被认为是导致淀粉样蛋白变性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基于淀粉样蛋白聚集机理及金属铜离子的氧化还原机理, 我们选用β-淀粉样蛋白Aβ1-40作为蛋白模型, 设计并合成出由硫代黄素 T衍生出来的小分子抑制剂. 该小分子抑制剂可以螯合淀粉样蛋白周围过量的一价铜离子, 阻止有害的氧化还原循环过程, 抑制活性氧物质的产生, 从而达到保护细胞的目的. 这为治疗铜离子介导的淀粉样蛋白错误折叠所造成的疾病提供了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用偶氮胂M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蛋白质与偶氮胂 M的显色反应。在含 0 .0 5 0 % OP的 p H2 .5的缓冲溶液中 ,偶氮胂 M与蛋白质形成兰色复合物 ,λmax为 60 5 nm,ε为 4.5× 1 0 5L· mol- 1· cm- 1,蛋白质含量在 3.3~ 2 5 4 mg/L范围内 ,服从比耳定律。所提出的方法可直接用于血清、花生等生物样品中蛋白质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PTMs)在调节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异常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会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泛素化(ubiquitination)作为一类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已经被证明与细胞的稳态以及细胞内部的多条信号通路有关,主要参与细胞内蛋白的定位、调节和降解以及细胞周期、基因表达、信号传递、损伤修复、炎症免疫等多种生命过程.然而,对于泛素蛋白的相关研究虽然进行了多年,但是许多重要的科学问题尚未研究清楚,其中如何高效地获得大量、均一的泛素化蛋白是最重要的挑战之一.近年来,蛋白质化学合成及半合成手段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常用的泛素化蛋白的化学合成和半合成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由过度磷酸化Tau蛋白聚集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是该病主要的病理特征之一,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与Tau蛋白的聚集及AD的进程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au蛋白的异常聚集与Tau蛋白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及Tau蛋白的其他翻译后修饰有一定的关系,如糖基化、乙酰化、截断、肽脯氨酸异构化、泛素化等.本文重点综述Tau蛋白翻译后修饰与AD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前言     
自20世纪初期,德国化学家EmilFischer首先合成了甘氨酸二肽片段,并第一次提出"peptide"(多肽)这一名词,多肽化学的研究已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1953年,Vigneand小组首次完成了生物活性肽催产素的合成,并因此于1955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1963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