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46篇
物理学   8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用新试剂N-烯丙基-N′-(对苯磺酸钠)硫脲比色测定微量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测定微量银的方法较多,目前主要有原子吸收法和双硫腙比色法。原子吸收法测定微量银,具有简单、快速、干扰少的优点,但由于受仪器的限制,有的地方尚不能使用;双硫腙比色法测定银灵敏度高,但干扰大,对试剂纯度要求高。因此,我们试图把我院合成的N-烯丙基-N′-(对苯磺酸钠)硫脉用于比色测定银,拟定了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法的灵敏度不太高,但方法简便,试剂易获得,稳定、水溶性好,同时生成的络合物稳定,测定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新试剂N 苯基 N′ (氨基对苯磺酸钠 )硫脲 (PPT)的合成方法。并研究了与金的显色条件 ,建立了光度法测定微量金的新方法。在pH 5 .0~ 5 8的HAc NaAc缓冲体系中 ,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 (CTMAB)存在下 ,Au(Ⅲ )与PPT形成组成比 1∶3的黄色水溶性络合物 ,其最大吸收峰位于 31 7.0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3.68× 1 0 4 L/mol·cm ,Au(Ⅲ )含量在 0~ 80 μg/2 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N-辛基-N′-(氨基对苯磺酸钠)硫脲(OPT) 的合成方法。通过红外、紫外和元素分析等方法测试,确定了其组成和结构。并研究了该试剂与钯(Ⅱ)的显色反应,从而建立了光度法测定微量钯的新方法。在 pH4.0~5.5 的 HAc-NaAc 缓冲体系中,Pd  相似文献   
4.
5.
介绍了新试剂N-辛基-N'-(氨基对苯磺酸钠)硫脲(OPT)的合成.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方法测试,确定了该试剂的组成和结构,并研究了该试剂与金(Ⅲ)的显色反应,建立了光度法测定微量金(Ⅲ)的新方法.在pH4.2~5.6的Hac-NaAc缓冲溶液体系中,金(Ⅲ)和OPT形成一种稳定的1:2的水溶性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302.4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为1.87×105L·mol-1·cm-1.Au3+量在8.0~400μg/L服从比尔定律,相关系数r=0.9998.将该法应用于金矿石中微量金的测定,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新合成的水溶性光度试剂N-壬基-N‘-(氨基对苯磺酸钠)硫脲与钯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5.8-6.6的HAc-NaAc缓冲体系中,Pd^2+与NTP形成1:4的黄色水溶性配合后物,CTMAB对反应有明显的增敏作用,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297.6nm,表面摩尔吸光系数ε297.6=1.27×10^5L.mol^-1cm^-1,钯含量在2-11.2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50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新试剂N-对甲苯基-N'-(氨基对苯磺酸钠)硫脲(PMPT)的合成。经过红外、紫外、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等方法测试, 确定了其组成和结构。并研究了试剂与金(Ⅲ)的显色反应, 建立了光度法测定微量金(Ⅲ)的新方法。 在pH3.2~5.8的HAc~NaAc缓冲体系中, 该试剂和金(Ⅲ)形成一种稳定的组成比为1∶2的水溶性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312.6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54×10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N辛基N‘-(氨基对苯磺酸钠)硫脲(OPT)的合成上,紫外和元素分析等方法测试,确定了其组成和结构。并了该试剂与钯(Ⅱ)的元素分析等方法测试,确定了其组成和结构。并研究了该试剂与钯(Ⅱ)的显色反应;从而建立了光度法测定微量钯的新方法,在PH4.0-5.5的HAc-NaAc缓冲体系中,Pd^2+和OPT可形成一种稳定的1:4的黄色水溶性配合物,配合了大吸收波长位于302.4nm处,表观摩尔吸光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试剂N-戊基-N-′(对氨基苯磺酸钠)硫脲(ABSTU)与铜(Ⅱ)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 5.0~5.6的HOAc-NaOAc缓冲体系中,铜(Ⅱ)与ABSTU形成1∶3的蓝绿色水溶性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341.2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3ε41.2 nm=9.40×104L.mol-1.cm-1,铜含量在2~12μg/25 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应用于铝合金及锌矿分析,所得结果与已知值相符,回收率依次为93.5%及98.5%。  相似文献   
10.
光度法同时测定铂和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溶性试剂N-间甲苯基-N’-(对氨基苯磺酸钠)硫脲(MMPT)在HAc-NaAc缓冲介质和CTMAB(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存在下,与铂(Ⅳ)和钯(Ⅱ)反应形成绿色和褐色水溶性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754.4和304.6 nm。符合比尔定律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32 μg·(25 mL)-1, 0~25 μg·25(mL)-1,摩尔吸光系数为εPt754.4=8.6×104 L·mol-1·cm-1和εPd304.6=7.4×104 L·mol-1·cm-1。在754.4和304.6 nm波长测定铂,钯混合液的吸光度,换算出铂、钯的含量。50种共存离子中, 仅有Cu2+和Co2+ 对钯的测定有干扰。该法选择性好,用于合成样品、矿石和催化剂样品中铂、钯含量的测定, 其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0%;回收实验回收率是96%~104%。由于试剂铂、钯形成的络合物都易溶于水、不需予先分离同时测定,操作简便,快速,且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