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   71篇
物理学   9篇
  2011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强  邓勃 《分析化学》1993,21(11):1258-1262
本文应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俄歇电子能谱和其它一些实验,考察石墨炉升温过程中氟化锗,锗酸钠在石墨探针表面上的形态变化,阐明了它们的原子化机理:GeF2与Na2GeO3首先分解为GeO2,GeO2还原为GeO,后者在>2400K热分解产生自由态的锗原子,GeF2和Na2GeO3的原子化均源于GeO(g)的气相分解。原子化的升温过程中,在1400-2400K GeF2和Na2GeO3都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个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讨论了模糊运算方法对运算结果即综合评价值的影响,并将模糊综合评价值用作单纯形优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邓勃  莫华 《分析试验室》1995,14(5):88-94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方法,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目前在分析化学领域已经有了多方面的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模糊正交法用于石墨炉探针原子化测定铋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勃  刘强 《分析化学》1993,21(1):11-15
模糊正交法是通过把正交试验结果模糊化,然后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处理实验数据。与常规正交设计相比,能在同样实验工作量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信息。本文采用模糊正交法对元素Bi的测定条件进行优化,并将其同常规正交设计方差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一个综合评价参数,对建立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本将化学修饰石墨探针选择性预分离富集和石墨炉探针原子化学测定的高灵敏度结合起来,建立了用TOPO修饰的石墨探针络合富集Cr(Ⅵ),Nafion修饰的石墨探针交换富集Cr(Ⅲ)的双饰石墨探针顺序分富集,石墨炉探针原子化法测定水体中Cr(Ⅵ)和Cr(Ⅲ)的方法。Cr(Ⅲ)的检出限为1.03ng/mL,线性范围为0-51ng/mL。Cr(Ⅵ)的检出限为0.37ng/mL,线性范围为0-81ng/mL。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火焰原子吸收光谱联用系统分析信号处理方法,比较了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用积分与适应平滑法综合处理色谱峰分析信号,不仅能有效地消除噪声,而且能使分析信号得到加强,以测定镍为例,经积分与适应平滑法综合处理后,检出限改善了2.7倍。  相似文献   
7.
邓勃  王建平 《化学学报》1991,49(11):1124-1128
本文利用探针原子化技术, 研究了普通管式石墨炉内石墨探针表面上铬化合物的原子化过程。X射线衍射分析(XRD)、俄歇电子能谱(AES)、化学分析光电子能谱分析(ESCA)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GFAAS)测量的综合结果表明, 铬化合物在灰化阶段即可转化为稳定的碳化物, 最后由碳化物的热分解生成气态铬原子。  相似文献   
8.
遗传算法模拟计算Pb^2+—FA—SO^2—4体系的化学形态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嘉  邓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7,18(10):1597-1601
研究了水体中重要污染元素铅在富里酸(FA),SO^2-4共同存在的化学形态分布,根据物料平衡和化学平衡建立了Pb^2+-FA-SO^2-4的化学模型,用Pb^2+滴定络合剂FA和SO^2-4的混合溶液,使用ASV测定阳极溶出电流并采用遗传算法(GA)对铅的化学形态进行了模拟计算,用成对t检验的结果表明,阳极溶出电流的计算值和实测值之间的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某些元素在火焰中的分子发射现象早就为人们知晓,特别是磷、硫等元素在屏蔽的氢火焰中发射特征的绿、蓝色光,六十年代即被应用于色谱检测。而Belcher等人1973年提出的时间分辨分子发射腔分析法(缩写MECA),则更进一步开拓了利用分子发射现象快速、灵敏、简易地分析某些非金属元素的新前景。有关分子发射腔分析的进展已有专文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俄歇电子能谱(AES)、扫描电子显微技术(SEM)研究了钼酸铵在石墨炉内石墨探针表面上的原子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1350K时,钼酸铵经历MoO_3和Mo_4O_(11)中间产物转变为MoO_2(s)。在更高温度下,MoO_2(s)首先还原为Mo_2C,而后进一步转变为MoC(s)。MoC再分解为Mo(s)。钼的原子化起源于Mo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