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1篇
晶体学   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7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1.
1.水銀2—3磅。 2.水銀皿一个,直径约10厘米。(较大亦可,但水銀需要也多些)。 3.铁盒一个,盛水銀皿用。因为水銀皿光滑,容易打碎,使水銀流失。 4.三足支架一个。 5.振动钢片一个(小鋼鋸条亦可),一端焊细铁絲,下分兩叉,叉头兩点相距約2公分。  相似文献   
2.
基于小波分析理论和RKPM再生核函数研究无网格方法SPH中多尺度诊断工具,多尺度再生核函数使得数值计算在不同尺度上的响应分离,并通过动态伸缩窗函数给出计算域不同位置的时频特性,实现在无网格体系下构造网格计算方法的“自适应网格”,从而达到对不同流场位置多分辨率分析的目的.利用多尺度诊断工具中的小波分解算法给出SPH核函数在频域内能量残差估计,发展一种核函数光滑长度最优选取准则.最后,基于可压缩流场激波稀疏波共存的现象,针对传统的光滑长度自适应的缺陷,构造一种避免数值计算“拖尾”现象的自适应准则.  相似文献   
3.
减少光学元件亚表面缺陷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项震  赵亚洲  侯晶  葛剑虹 《光子学报》2009,38(5):1226-1230
针对强激光光学元件的应用要求,对光学材料在研磨和抛光过程中形成的亚表面缺陷进行了分析,并借鉴小工具数控抛光和Marangoni界面效应,提出采用数控化学刻蚀技术来实现光学表面面形和微结构形貌的高准确度加工.通过实验对亚表面缺陷的分布位置和特性进行了分析,实验验证了在静止和移动条件下Marangoni界面效应的存在.对材料的定量去除进行了实验,提出了亚表面缺陷的去除方法.  相似文献   
4.
振动式整流器构造简单,制作容易。可以把交流电变为半波式的直流电,用以为蓄电池(6伏特铅蓄电池)充电。在汞弧整流管不易购买的学校,可以试制这种整流器。使用效果是相当令人满意的。所用的材料如下: 1.马蹄形永久磁铁一个。  相似文献   
5.
驻波演示器     
驻波演示器是一种观察方便、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的仪器,它能够使我们清晰地看拉紧的弦上所产生的驻波现象。现在将它的构造和使用方法简单说明如后。驻波演示器所用的材料如下: 1.马蹄形软铁心,上绕以纱包线(可用26号至30号线,匝数30—50即可),以能使纲片产生稳定  相似文献   
6.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仪同时检测吡虫啉、氟酰脲的分析方法。以甲醇–水为流动相,使用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和DAD检测器,在254 nm波长下对18%吡虫啉·氟酰脲悬浮剂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该方法检测吡虫啉、氟酰脲的线性相关系数均为0.999 7,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66%,2.86%(n=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8%,101.0%。该分析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分离效果好,准确度和精确度高,适于吡虫啉·氟酰脲悬浮剂中双组分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学习过程中,概念的形成和同化过程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素养发展的机会,充分利用这些机会锤炼学生的数学眼光,方能充分体现本节课的教学价值,达成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强激光光学元件的应用要求,对光学材料在研磨和抛光过程中形成的亚表面缺陷进行了分析,并借鉴小工具数控抛光和Marangoni界面效应,提出采用数控化学刻蚀技术来实现光学表面面形和微结构形貌的高准确度加工.通过实验对亚表面缺陷的分布位置和特性进行了分析,实验验证了在静止和移动条件下Marangoni界面效应的存在.对材料的定量去除进行了实验,提出了亚表面缺陷的去除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经过 1959年4月29号,在初三甲乙两班关于光学知識和幻灯、电影机的教学,在本市光明电影院举行了一次现场课。学生整队七时到达。休息后,分組(每組十人左右)参观苏联45毫米袖珍式电影放映机的內部构造。并由影院負责机务的同志馬培申、王忠义、李生斌在各組参观时輪流讲解机件的构造和作用原理。学生具体看到了电影机的光源部分,反光和聚光部分,光电部分,发声部分以及馬达和机械轉动部分。并且看到  相似文献   
10.
ITO薄膜的厚度对其光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氧化铟锡(indium-tin oxide, ITO)具有在可见光范围内高度透明的特性和优良的电学特性,通常当作透明电极,被广泛应用于太阳电池和发光元器件上.本研究中用电阻加热反应蒸发的方法制备ITO薄膜,测试了膜的厚度、电阻率、可见光透过率、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讨论薄膜的厚度对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实验中制备的ITO薄膜,透过率良好,电阻率可达6.37×10-4Ω·cm,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可分别达到1.91×1020cm-3和66.4cm2v-1s-1.将实验中制备的ITO作为nip太阳能电池透明电极,其短路电流为10.13mA/cm2,开路电压为0.79V,填充因子为0.648,效率可达到5.19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