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8篇
化学   89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9篇
物理学   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以一道题为例对研究性教学中的习题环节进行了实例研究.大致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叙述以再现现场情景.  相似文献   
2.
Pt对Mo基催化剂还原-硫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脉冲硫化、连续硫化、程序升温还原、程序升温及程序降温电导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贵金属Pt对MoO3催化剂还原-流化过程的影响及Pt对MOS2配位不饱和活性中心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Pt担载或在MoO3上可以促进MoO3的还原-硫化,使MoO3的还原-硫化温度大大降低Pt担载在MoSw上可促进MoS2的部分还原形成配位不饱和的钼中心  相似文献   
3.
<正> 最近解析锂系和铁系含乙烯基聚丁二烯的~(13)C-NMR谱图,发现并确认了一个新的共振吸收峰。即聚丁二烯反式1,4-序列的第四峰,简称T_4峰。 Furukawa等对钼系和章哲彦等对铁系等二元聚顺-1,4-1,2-丁二烯的研究都指出在聚丁二烯的~(13)C-NMR谱图上,有四个谱峰属于顺1,4-序列。本文给出其化学位  相似文献   
4.
用~(13)C-NMR 方法测定了稀土顺丁二烯和聚异戊二烯链端结构及序列结构,从链端结构推测的聚合活性链端结构与前文是一致的。在聚异戊二烯中存在着“头-头”和“尾-尾”结构,这种结构引起活性链端甲基位置的改变,从而解释了稀土异戊二烯中3,4-链节的形成。测定了不同聚合温度对聚合物中顺、反结构含量的影响,可用活性链端的 anti-syn异构化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5.
CaBPO5:RE(RE=Eu,Tb)的水热合成及其发光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CaBPO5:RE(RE=Eu,Tb)荧光体并测试了其结构和光谱,讨论了其发光性质,并与高温固相法合成的产物作了对比.结果表明,由于电子转移。Eu^3 ,Tb^3 和Eu^2 共存于同一体系中,而且Eu^2 的发射位置从402nm移至428nm,在双掺杂体系中引入Ce^3 .Eu^3 ,Tb^3 和Eu^2 的发光强度均有所增强,这可能是Ce^3 与Eu^3 之间的电子转移及各种稀土离子之间能量传递相互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将季铵盐与聚氯乙烯(PVC)混溶成膜,使其在固相脱HCl,研究了催化剂对PVC脱HCl反应速度和产物结构的影响以及固相反应与温度、时间的关系.发现在催化性能上下基铵盐比乙基铵盐好得多,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季铵盐通过分解成叔胺实现催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A new peak at 39.0 ppm in the ~(13)C-NMR spectrum of polybutadiene (PBD) was discovered. This peak is assigned to the fourth peak (T_4) of trans-1,4-sequence marked with an asterisk as shown in Fig. 3 in the text.The occurrence of T_4 carbon nuclei is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ir neighboring 1,2-units. So long as both contents of trans-1,4- and 1,2-units attain their proper amounts the peak (T_4) with appear in the ~(13)C-NMR spectrum of PBD.  相似文献   
8.
采用脉冲反应技术、原位CO吸附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考察了Al2O3和SiO2负载的Rh基催化剂上Rh-CeO2相互作用和CH4解离活性.结果表明,载体酸性对Rh-CeO2相互作用有显著影响.Rh/Al2O3催化剂中添加CeO2增加了载体Al2O3的Lewis酸位,使Al2O3接受电子的能力增强,从而降低Rh的电子密度,有利于CH4解离活化.相反,Rh/SiO2催化剂中添加CeO2减少了载体SiO2的Lewis酸位和酸强度,使SiO2难于接受电子,导致Rh的电子密度增加,不利于CH4解离活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研究了光沉积方法制备的Pt/TiO_2催化剂经过氧化、还原后氧、氢的脱附行为.光沉积过程中,Pt/TiO_2表面上可以生成大量的吸咐氢,在TPD中脱附;同时Pt/TiO_2表面上化学吸附的水在TPD过程中也可以分解释氢.氧化处理的Pt/TiO_2在TPD过程中于550~750K温区出现氧脱附峰,随着氧化温度升高,脱附峰位向高温移动,经实验证明,这种可脱附活泼氧物种的生成是由样品前身中留存氢引起的.还原处理的Pt/TiO_2在TPD过程中分别在300~600和大于600K出现两个氢脱附峰,认为是由于表面羟基和钛—氢(Ti~(4+)—H~-)物种的分解释氢引起的Pt/TiO_2上活泼氧物种的存在,增加了样品在室温条件下的吸氢量;在中温(473~573K)这种活泼氧物种则和氢发生反应,减少了TPD过程中的脱氢量;Pt/TiO_2在大于673K温度还原,可以消除活泼氧物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TPR、TPO技术分别考察了氧处理Pt/TiO_2上氧物种的还原行为和氢还原样品的氧化过程.TPR结果表明,表面含有活泼氧物种的Pt/TiO_2样品对氢很活泼,室温条件下可以吸附大量氢,并且这些吸附氢又可以在TPR过程中脱附.表面活泼氧物种与氢的反应温度在500—673K之间,当大于673K时,Pt/TiO_2继续耗氢,可能是氢与还原产生的表面Ti~(3+)离子进一步反应生成钛—氢物种,并向TiO_2体相扩散与TiO_2体相晶格氧发生反应.对于773K还原的Pt/TiO_2作品,室温吸附氧在TPD过程中可以与表面吸附氢反应;473K氧化处理可以消除表面的吸附氢,但并不能完全去除体相储氢;573K氧化处理则基本上恢复了原样品的氧化状态.不同温度氢还原处理的Pt/TiO_2样品在动态氧化过程(TPO)中,在300-600K温区,气相氧与样品上表面吸附氢和表面氧空位反应;在大于600K温区,氧主要与表面钛—氢物种发生反应,并向体相扩散,与体相氢发生反应.文中描述了气相氢、氧分别与Pt/TiO_2催化剂存在的氧或氢物种作用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