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7篇
物理学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立了由多种金属离子和小分子配体组成的多相人体血浆热力学平衡模型。模拟研究了Pu4+在血浆的形态分布及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和CO32-、Citrate3-浓度对细胞液中Pu4+形态分布的影响。血浆中的低浓度Pu(Ⅳ)易以Pu(OH)4(aq)的形态蓄积在肝脏中,钚浓度升高则形成沉淀Pu(OH)4(s)难以排出。在[DTPA]=2.5×10-5mol·L-1时,血浆中水溶性小分子[Pu(OH)DTPA]2-含量达到最高并保持稳定。酸性条件下随着[Citrate3-]的升高,血浆中Pu4+与Citrate3-结合形成可溶性的[PuCitrate2]2-和[PuCitrate]+离子化合物。[DTPA]4.6×10-5mol·L-1时,血浆中的DTPA以与Ca2+、Mg2+结合的[CaHDTPA]2-、[Ca2DTPA]-、[CaDTPA]3-、[MgHDTPA]2-、[MgDTPA]3-小分子结合态为主。  相似文献   
2.
前期研究工作表明现氨基膦酸类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易浓集于骨骼系统。文中通过Mannich反应合成了氨基膦酸类配体——TTHMP,研究了其配合物的形成条件,考察了其配合物的生化性质,希望得到一种新的有望用于骨肿瘤治疗的^117Sn^m药物。  相似文献   
3.
采用细胞结合实验对配合物叔丁氧羰基二肽胺磷酸对碘(131I)苯酚酯的体外生物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标记抗原保持了原来的亲和力,在标记等操作过程中未受到明显损伤;对配合物进行了稳定性、亲脂性、急性毒性的考察,结果显示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能比较稳定,三天后的脱碘率为12%左右、是亲脂性的、毒性低;成功建立了VX2肝癌单发肿瘤动物模型,得到了配合物在正常小鼠和肿瘤大白兔体内的分布结果.  相似文献   
4.
Np(V)在人体体液的形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含多种金属离子和小分子配体组成的多相Np(V)体液平衡模型.模拟研究了Np(V)在胃液、汗液、组织液、细胞液和尿液中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胃液中,当[Np]为1×10-15mol 形态存在.汗液中,当[Np]=1×10-6mol·L-1时,Np(V)以NpO2 形态存在,当[Np]=1×10-3mol·L-1,pH4.2~5.0时,主要以NpO2 形态存在;随着pH升高,Np(V)逐渐以固相Np2O5为主,到pH7.0时,Np2O5含量达99%.组织液中,当[Np]<4×10-6mol·L-1时,Np(V)以NpO2CO3-、NpO2 和NpO2HPO4-形态存在,随[Np]增高,固相NaNpO2CO3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当[Np]=1×10-4mol·L-1时,固相含量达100%.当[Np]=1×10-3mol·L-1时,随组织液中添加的EDTA的浓度增加,固相含量逐渐降低,当[EDTA]=0.0085 mol·L-1时,已无固相Np(V)形态.细胞液中,当[Np]=1×10-6mol·L-1时,Np(V)以NpO2CO3-、NpO2 和NpO2HPO4-形态存在;当[Np]=1×10-3mol·L-1时,主要以固相Np2O5存在,但在巨噬细胞极低pH值的细胞液中以NpO2 形态存在.尿液中,当[Np]=1×10-6 mol·L-1时,Np(V)以NpO2 和NpO2HPO4-两种形态存在;当[Np]=1×10-3mol·L-1,pH>5.0时,随pH升高,固相Np2O5含量增加并逐渐占主导地位,但当pH<5.0时,Np(V)主要以NpO2 形态存在,提示可降低尿液pH值促进肾脏Np(V)排出.  相似文献   
5.
实验优化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的工作条件,测量植物样品中K、Mo、Na、Sr、Zn元素的最优工作条件是RF功率为950W,雾化器压力为0.193MPa。对小麦标准物质(GBW 1001)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法的准确性较高,测定值与标准值一致,回收率可达93.1%—102.0%。该法的检出限分别为4、0.07、1、0.04、0.05μg/g,通过对市售大米和面粉的分析,表明该法能满足对植物样品中K、Mo、Na、Sr、Zn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6.
水溶性高分子近年来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己广泛用在药物合成、作血浆替代物和药物输运载体。自1968年Heskins发现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水溶液具有最低临界溶液温度的特性以来,热敏高分子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和聚N-异丙基甲基丙烯酰胺的热敏高分子因其独特的温度敏感性还可应用于控制释放、酶的固化、循环吸收和免疫分析等领域,这种高分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有一个固定的较低相转变温度(约30-31℃),在很窄的温度范围内其溶解度会发生显著变化,而且在高温时溶解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Sm-NTMP水溶液热力学平衡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入Ca2 + 、Fe3 + 、Zn2 + 等金属离子和氨基酸、柠檬酸、乳酸等小分子配体建立了血液的金属离子—小分子配体热力学平衡模型 ,通过在该模型中添加Sm3 + 和NTMP ,模拟分析了153 Sm NTMP在血液中的平衡组分。结果表明 ,在总Sm浓度为 4× 10 6mol/L ,NTMP浓度为 4× 10 5mol/L条件下 ,体外生理pH水游离Sm3 + 浓度很低 ,Sm NTMP展现出高的体外稳定性 ;血浆模型中 ,生理pH水溶液中Sm NTMP主要以SmL2 形式存在 ,但存在一定量的Sm柠檬酸配合物 ,说明153 Sm NTMP虽然会有强的骨摄取 ,但也会有总NTMP浓度 ,Sm NTMP含量迅速提高 ,Sm NTMP体内稳定性能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8.
外场下二甲基硅酮双自由基的从头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采用密度泛函(DFT)方法在6-311+g(2d,p)基组水平上计算研究了二甲基硅酮双自由基的红外振动光谱和核磁共振化学位移,而后在同样的基组水平上采用含时密度泛函(TDDFT)方法研究了外电场对二甲基硅酮双自由基的激发态、偶极矩和分子能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方向的外加电场对他们的影响情况各不相同,沿X、Y方向的电场对激发态的激发能、振子强度影响在外加电场为0.005~0.010 a.u.是转折点,沿Z方向的电场在电场强度为0.015 a.u.是转折点.沿Y方向的外电场对分子的偶极矩、分子能量影响最大,沿X方向的外电场次之,沿Z方向的外电场对偶极矩和分子能量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由多种金属离子和小分子配体组成的多相细胞液热力学平衡模型,模拟研究了UO22+在组织液和细胞液的形态。体外培养了SD大鼠成骨细胞和人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体外细胞生长抑制实验探索了UO22+对成骨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研究表明,在细胞液中,当各形态UO22+物质总浓度[U]=8.4×10-6mol/L时,当pH为6.0~6.5时,UO22+主要以固相(UO2)3(PO4)2存在,当pH为6.8~7.5时,UO22+主要以水溶性[UO2(CO3)3]4-存在;当[U]=1.3×10-3mol/L时,在整个细胞液pH范围内,固相(UO2)3(PO4)2占主导地位。体外细胞生长抑制实验表明,UO22+对成骨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能显著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存活率,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0.
热敏水溶性高分子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在水溶液中有最低临界溶液温度(LCST).当温度在LCST附近发生变化时,PNIPAAm可发生逆相转变.基于该特性,可通过PNIPAAm将放射性治疗核素运输到病变组织通过射线杀灭病变细胞.通过4,4′-偶氮二(氰戊酸)、乙二胺、二乙三胺五乙酸酐(DTPAA)、N-异丙基丙烯酰胺合成了带DTPA端基的PNIPAAm,合成的DTPA-PNIPAAm保持了与PNIPAAm相似的LCST.本文的工作为PNIPAAm运输金属治疗核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