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3篇
物理学   7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足球稀分子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旗煌  羌笛 《光学学报》1993,13(6):96-499
  相似文献   
2.
足球烯分子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有关足球烯分子甲苯溶液中简并四波混频实验.测量出足球烯C_(70)分子和C_(60)分子的三阶超极化率张量y_(1111)分量分别为1.2×10~(-30)esu和4.0×10~(-31)esu.对应于固体样品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X_(1111)分量分别是2.5×10~(-8)esu和8.5×10~(-9)esu.此结果表明了足球烯分子是现有的非线性光学材料中具有较大三阶非共振电子极化率材料之一.文中还利用自由电子模型解释了非线性光学极化率的起源.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对足球烯分子纯C_60及纯C_70的光限制效应的研究结果,讨论了样品的浓度及三重态寿命对光限制阈值的影响.首次报道在足球稀分子中发现的三重态吸收饱和现象,并阐述了其产生的原因及对光限制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激光散射技术研究了具有不同长度烷基侧链的聚甲基丙烯酸烷基磺酸钠(PSSRMA)在0.1MNaCl水溶液中的性质。用静态光散射测定了这一系列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_w,均方半径R_g以及第二维利系数A_2.用动态光散射测定了光强的时间相关函数,运用Laplace反演得到线宽分布G(Г)。当高聚物溶液的浓度大于10 ̄(-3)g/mL时,特性平均线宽〈Г〉迅速增加、表面张力降低;在25℃-47℃的范围内,〈Г〉随温度增加;烷基侧链越长,在0.1MNaCl水溶液中PSSRMA的分子排列更紧密。静态与动态光散射的结果建立以下方程:D=k_DM ̄a_D,当α_D~0.56,对应于不同侧链,K_D在1.54×~10 ̄(-4)-2.07×10 ̄(-4)(mL/g)时,从线宽分布G(Г)得到PSSRMA的分子量分布。  相似文献   
5.
富勒烯分子簇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旗煌  羌笛 《物理》1993,22(11):650-653
最近,富勒烯分子簇合成和分离的成功,已引起了人们对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重视,对富勒烯60分子,C70分子非线性光学响应的起源,测试方法及结果进行了综述和分析,最后对此方面研究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C60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是近年来富勒烯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热点之一[1].研究显示,尽管C60具有三维共轭的π电子体系,其本身并不具有大的三阶非线性系数[2,3].但由于C60分子具有较低的三重简并LUMO能级,显示出较强的电负性,能够与适当的给电子体形成相应的电荷转移体系,其三阶非线性系数可提高一至两个量级[3-6].本文通过合成C60的腈胺和双聚腈胺衍生物及其Fe(Ⅲ)配合物,对其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及电荷转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C60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是近年来富勒烯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热点之一[1].研究显示,尽管C60具有三维共轭的π电子体系,其本身并不具有大的三阶非线性系数[2,3].但由于C60分子具有较低的三重简并LUMO能级,显示出较强的电负性,能够与适当的?..  相似文献   
8.
C60高聚物复合固体材料的反饱和吸收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龚旗煌  羌笛 《光学学报》1993,13(8):66-768
本文报导了新型材料C_(60)α-甲基苯乙烯/苯乙烯共聚物薄板的制作,并利用530nm,10ns激光研究此固体材料的激光透过特性.观测到反饱和吸收过程,即实现了光限制效应.  相似文献   
9.
描述了利用光吸收研究C_(60)分子热力学性质的方法。通过对气态C_(60)分子的研究,得到了气态C_(60)分子从410至850℃的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同时给出在此温度范围内C_(60)分子的热力学升华热为175kJ·mol~(-1),并给出C_(60)分子笼型结构的破坏温度为850℃。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利用测定几种参照液体在明胶凝胶上的接触角,定量地估算了明胶凝胶的表面自由能。加入表面活性剂,尤其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增加明胶凝胶的表面自由能(主要是其极性分量)并大大改善明胶凝胶的表面润湿性。在表面上分子的吸附与定向和明胶凝胶中非极性网状结构形成的基础上,解释了上述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