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物理学   12篇
  2006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金属中点缺陷的电子结构和缺陷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胶体模型为基础,利用密度冷函理论和局域密度近似研究了过渡金属Cr,Fe,Ni和贵金属Cu中空位型缺陷、氢杂质、空位-杂质复合体的电子结构以及以正电子湮没寿命表征的缺陷谱。表明了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研究金属点缺陷电子结构和缺陷尺度大小的可行性。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各种基本的、普遍的运动规律的科学.人们对自然界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物理实验,并在观察、实验基础上提出科学假设或物理模型,又通过假设与实验之间反复比较、论证.  相似文献   
3.
用能量为MeV量级的α粒子背散射方法测定了大剂量N+ (5×1017 atom/cm2,100keV)注入铁膜(厚约4000?)及铁块(工业纯)的注入离子的浓度-深度分布。由于大剂量杂质的注入,使基体背散射谱出现“凹坑”,提出了一种利用“凹坑”计算杂质分布的方法。 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胶体模型为基础,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局域密度近似研究了H,He和Kr在过渡金属Ni,Fe,Cr和贵金属Cu中的空位团复合体的电子结构、正电子湮没寿命。结果表明:随着复合体尺寸的增加,杂质的束缚态电子能级变浅,散射态电子在复合体内的平均密度变小,正电子在复合体内的几率增大,正电子湮没寿命增加。 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一、前 言 研究受控聚变的重要意义,在于可能建成核聚变反应堆,使轻核聚变释放的能量转变为电能加以利用,这为长远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一个很有希望的前景.近年来,在受控聚变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取得进展的基础上,国外对于未来的聚变堆愈来愈多地开展了工程设计工作.1969年和1971年先后召开过两次国际性的聚变堆工艺会议[1,2].1973年也又召开了一次.现在,针对已有的几种主要类型的热核反应实验装置,差不多都提出了相应的聚变堆模型设计(或概念设计),说明聚变堆的设计研究已日益受到重视. 建立受控聚变反应堆有个基本条件,就是要求热核等离子体的…  相似文献   
6.
尚仁成  阮东  熊家炯 《物理》2006,35(5):398-401
清华大学基础科学班从1998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学生到2005年共招收8届学生.通过几年的探索和不断地总结,我们摸索到一些在基础科学领域特别是在物理和数学领域行之有效的培养优秀人才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美国贝尔实验室顾问主任、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教授、1977年物理学诺贝尔奖金获得者P.W.安德森(Anderson)教授应清华大学邀请于1980年2月27日至3月17日来我国进行讲学.前后在清华大学讲学十二次,在复旦大学讲学两次. 安德森教授是著名的固体物理学家.他十分注意研究固体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这次来华讲学,他着重介绍了他多年研究的对称性破缺问题,联系凝聚态物理学中广泛的研究对象,阐明了什么叫破缺对称性.为什么会产生破缺对称性,以及由于破缺对称性所带来的后果.此外。还介绍了无序系统电子局域化理论的新发展。以…  相似文献   
8.
1基础科学班的建立1997年年底,清华大学校领导接受了理学院四位教授的提议,决定开办“基础科学班”(以下简称基科班),以它作为学校的一个教学“试验田”,探索拔尖人材培养的新模式.当时开办基科班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在前校长王大中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倡导下,于1997年6月  相似文献   
9.
电场下GaAs/Ga1-xAlxAs量子阱中的子带和激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有限势垒模型,研究电场对GaAs/Ga1-xAlxAs量子阱中子带和激子的影响。对阱宽为105?的GaAs/Ga0.66Al0.34As量子阱,电场由0—1.2×105V/cm,我们计算了电子和空穴的子带以及激子的结合能。基于上述计算结果,所得电子-空穴重叠函数和激子峰的能量移动与实验测量符合得较好。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包科达  熊家炯 《物理学报》1990,39(8):121-127
本文证明,一个无序电阻网络中的平均最大电流可标度为(JnL)α,这里L为网络的线度,而幂指数α不仅与维数和电导率之比有关,而且还与缺陷的端角β有关。这个结论是从分析含通道的漏斗形缺陷中的电位和电流分布得到的。文中还对Machta等人和DBL理论预言过的,当σ2→0时幂指数α的差异,提出一个定性的解释。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