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化学   1篇
物理学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注入Si中的稀土离子Er3+的光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蒋红  李菊生 《发光学报》1994,15(4):332-336
用离子注入方法,将稀土离子Er3+注入到n-Si单晶中,通过对其低温(77K)光致发光光谱的测量,研究其光学特性.结果表明,注入剂量控制在1×1012cm-2~1×1015cm-2范围,退火温度控制在900℃~1100℃时,样品的主要发光峰值位于1.54μm左右.研究了样品的光致发光光谱随注入剂量、退火温度的变化关系,给出峰值在1.54μm附近的未分辨开的谱线的半宽为16.4meV.  相似文献   
2.
稀土铒离子注入多孔硅的发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稀土离子Er注入多孔硅中.在350keV能量,1×10(12)~1×10(15)/cm2剂量范围内,注入后的多孔硅仍保持明亮的可见光发射.退火后,在近红外区测到1.54μm附近Er(3+)的特征发射.其发射强度比硅单晶对照样品明显增强,实验表明这增强作用来源于多孔硅的表面发光层.电化学制备过程中在表面层中带入的O、C、F等多种杂质可能是Er(3+)发光增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掺稀土元素的Ⅲ—Ⅴ族化合物研究在基础物理和器件应用方面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1,2]其中又由于Er3+的4I13/2—4I15/2的特征发光波长为1.54μm,恰好对应于石英光纤的低损耗区,且离子注入技术简单易行,因而倍受重视.国际上已报道了不少有关Er注入Ⅲ—Ⅴ族化合物的研究,大多选用较低的注入剂量(约1012~1014Er/cm2),而对较高剂量的注入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用直流二极管溅射淀积法获得TIn_(2-x)Sn_xO_(3-y)的高导电性透明膜。溅射气体用Ar,O_2,N_2,Xe和O_2-Ar混合气。利用In_2O_3/SnO_2不同比率的靶溅射,得到的最好结果是以纯Ar或纯Xe作溅射气体和用含9—13克分子百分比(m/o)SnO_2的靶。达到的最低膜电阻率为1.77×10~(-4)欧姆——厘米(ohm-cm),而一般膜的电阻率是3×10~(-4)ohm-cm左右。发现用溅射气体流量很低时(10~(-2)—10~(-1)乇升/秒)对生长缺氧的薄膜是必须的。不同密度(多孔性)的靶对还原的敏感性不同。因而,溅射条件决定于靶的密度。这种膜具有良好的附着性,耐清洗、加热、磨光和粘接,不易损坏。它们可以用标准的光刻技术在加热酸中腐蚀以刻出电极的几何形状。将膜暴露在500℃空气中以后,会使它在室温时的电阻增加三倍。溅射膜的面电阻为1.6ohm/平方。在500毫微米(nm)波长时,光透射率为73%,反射率为14%。加适当的抗反射层,做成具有超过97%光透射率、5—7ohm/平方的膜似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Er注入Si的芦瑟夫背散射和发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芦瑟夫背散射和光致发光研究了Er注入Si的退火性能。RBS分析表明,退火时,损伤层再结晶的同时伴随着Er向表面迁移。退火后,Er浓度峰的深度与表面剩余损伤层的深度是一致的。Er在Si中主要占据非替位。大量间隙Er的存在延缓了损伤层的再结晶。在77K观察到了与Er有关的位于1.546μm的PL。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