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化学   45篇
物理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纯氧化钆中非稀土元素的发射光谱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纯稀土的应用日益广泛。氧化钆作为固体发光材料的基质,含有微量杂质元素则明显影响其发光性能,有些元素甚至使荧光猝灭。因此检测高纯氧化钆中的微量杂质元素含量是很有实际意义的。国内外对于氧化钆中非稀土元素的光谱法测定的研究工作不多。В.И.Кочина等报导以Ga_2O_3为载体测定了Gd_2O_3中11个微量元素。本文是用原子发射光谱法测  相似文献   
2.
碱式碳酸锌煅烧制备纳米氧化锌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The reaction process of nanometer ZnO preparation through basic zinc carbonate calcination was investigated via TG-DTG-DTA, IR, XRD and TEM methods. The spectra features and morphology variations of precursor and target products calcinat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action process was deduced to be three stages, which include breaking of precursor crystallites, their decomposition, and growth of ZnO crystal nucleus. The most appropriate temperature for this reaction was demonstrated to be about 300℃.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90年代以来不对称三明治金属(主要是稀土)卟啉、酞菁配合物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根据其三维共轭电子结构性质、阐述了其作为新型光电热磁力功能材料的巨大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不加对称性限制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的半经验方法CNDO,INDO,MINDO/3,MNDO和Pm3对自由酞菁(H2Pc)进行几何构型最优化和电荷密度布居分析,并将所得结果与Am1方法以及X射线衍射和中子衍射数据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只有从INDO方法得到的是桥式构型,而从CNDO,MINDO/3,MNDO,Am1,Pm3方法得到的都是键式构型。除INDO之外所有的这几种方法都对先前报道的几何构型扭曲给出进一步的支持证据。新近建立的半经验方法如MNDO,Am1,Pm3等看起来更适合于用  相似文献   
5.
边永忠  于慧  姜建壮 《化学学报》1999,57(12):1285-1290
用四(4-吡啶基)卟啉(H~2TPyP)与乙酰丙酮钇(III)[Y(acac)~3.H~2O]反应,生成单层配合物Y(TPyP)(acac)。将其与4,5-二(庚基)二氰基苯混和,后者在DBU催化下发生四聚反应,生成混杂[2,3,9,10,16,17,23,24-八(庚基)酞菁][四(4-吡啶基)卟啉]合钇(III)二层配合物Y(TPyP)[Pc(C~7H~1~5)~8]。该化合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红外及质谱等进行了表征,并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示脉冲法(DP)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6.
有机化合物作为可充电器件的电极材料可以通过自身电活性部位电荷状态的变化来实现本征的氧化还原反应。除了锂离子电池外,有机电极材料还可以用于其他离子半径更大的金属离子电池(如Na+、K+、Mg2+、Zn2+等)。有机电极材料还具有诸多优势,比如结构多样、成本低廉、资源丰富和可持续性高,易于通过适当的材料设计调整其性能等,已被证明在可充电器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然而,有机电极的实际应用仍需要解决一些关键问题,例如导电性差和在常规有机电解液中溶解等。本文介绍了各种具有不同氧化还原活性中心的有机电极材料及其反应机理,包括有机硫化物、有机自由基、亚胺类化合物、偶氮化合物和羰基化合物;重点总结了有机羰基化合物电极材料在性能改善方面的策略以及近5年在可充电器件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了有机电极材料需要应对的挑战以及未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四个氰基桥联的杂金属配合物{[CuPb(L^1)][FeⅢ(bpb)(CN)2])2·(C104)2·2H20·2CH3CN(1),{[CuPb(L^1)]2·[FeⅡ(CN)6](H20)2J·10H20(2),{[Cu2(L^2)][FeⅢ(bpb)(CN)2]2}·2H20·2CH30H(3)和{[Cu2(L^2)]3[FeⅢ(CN)612(H20)2}·10H20(4)是通过K[FeⅢ(bpb)(CN)2][bpb=1,2-双(吡啶-2-羧酰氨基)苯二价阴离子]和K3[FeⅢ(cN)】6与双核大环席夫碱化合物[CuPb(L^1)]·(C104)2或[Cu2(L^2)]·(C1O4)2.H2L^1配体是由2,6-二甲基对甲基苯酚、乙二胺和乙二烯三乙胺以1:1:1摩尔比缩合得到,而H2L。配体是由2,6-二甲基对甲基苯酚和丙二胺以1:1摩尔比缩合得到.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揭示了化合物1是一个由[FeⅢ(bpb)(CN)2r阴离子[CuPb(L^1)]^2+阳离子交替排列形成的环状杂三金属分子结构.化合物2是一个[Fe(CN)6]^4-离子和两个[CU2L^2]^2+阳离子构成的哑铃型五核分子结构,该单元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了二维超分子结构.双杂金属配合物3是一个由中心对称的[Cu2(L^2)]^2+部分与两个含有氰基的fFeⅢ(bpb)(CN)2r离子构筑四核分子.八核化合物4是由两个[Fe(CN)。]3一离子连接了三个[Cu2(L^2)]^2+离子构筑而成.磁性调查揭示了化合物1、3和4都表现出整体的反铁磁行为.  相似文献   
8.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将发光良好的稀土配合物Eu(DBM)3·H2O和Eu(DBM)4·CPC纳米微粒复合到水溶性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中,制备了具有稀土铕离子红色特性荧光的聚合物纳米纤维。通过对稀土配合物以及聚合物纳米纤维样品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测试,发现当稀土配合物复合到聚合物纳米纤维中后,由于与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乙醇溶解性良好,其微观结构发生了变化,得到了50~100 nm左右的比较均匀的线状结构。同时,通过对稀土配合物以及聚合物纳米纤维样品的荧光激发、发射光谱及荧光寿命进行研究,表明稀土配合物在聚合物纳米纤维中比其在粉末状有更高的发光强度及更长的荧光寿命,其原因在于高分子纳米纤维为稀土配合物提供了较稳定的化学环境。  相似文献   
9.
用作同位素丰度的比较测量及数据表达的标准样品,或称参考物质,其中某些如由天然矿石制得者被认为并不均匀,例如硫同位素标准样品NBS-122(美国标准局研制的闪锌矿).近年Swart等分析了六个金刚石晶体,观察到碳同位素丰度在分层中有所变异,得总分馏因数α为1.003.我们曾对五个方解石大晶体的各取样点作了碳和氧同位素丰度的质  相似文献   
10.
六角形氧化锌超晶格粒子的控制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蒸发微乳液体系中的溶剂得到了六角形的氧化锌亚微米粒子,其具有超晶格结构。所得产物用红外(FT-IR)和透射电镜(TEM)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热重分析(TGA)。通过监测反应过程,研究了该粒子的形成机制。实验观察到约7nm的纳米氧化锌粒子聚集成亚微米的球形超晶格粒子,该球形粒子随溶剂蒸发进行了自组装,并由于界面相互作用转换成六角形的超晶格粒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