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7篇
物理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分别采用烘箱法和高压蒸汽消解法对纯水和电解质溶液中的含氮有机化合物进行了消解,并用镉铜还原法测定了溶液中总氮的含量。实验表明,这两种消解方式无显著性差异,可以采用烘箱法代替压力蒸汽消毒器在电解质溶液中对含氮有机化合物进行消解,且烘箱法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2.
蓄热式热氧化炉处理农药行业挥发性有机废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农药行业挥发性有机废气为研究对象,优化了蓄热陶瓷体、切换阀、燃烧器等选材,以及安全控制和二噁英防治等方面设计参数,分析了特征污染物进出气浓度及去除效率,探讨了蓄热式热氧化(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RTO)技术治理挥发性有机废气实际运行效果。结果表明甲苯和非甲烷总烃排放限值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二级标准,二氯乙烷排放限值满足美国EPA工业环境实验室和《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3840-1991)计算值,二噁英排放限值满足《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表4标准。RTO系统总投资150万元,年运行费用49.98万元,对该企业不构成经济负担。RTO适合农药行业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特别是对含低浓度卤素废气在保证净化效果的同时又可抑制二噁英产生。  相似文献   
3.
借助单杂质安德森哈密顿,从理论上研究了处于近藤(Kondo)区附加有磁通的闭合点-环系统的基态性质;并用隶玻色子平均场近似方法求解。结果表明:在零温时,当环中电子的平均能级间隔大于体近藤温度时,抑制近藤效应依然存在。物理量敏感地依赖于系统的宇称和环的尺寸,共存的有限尺寸效应和近藤屏蔽效应带来了丰富的物理内涵。在将来的实验中,通过直接测量持续电流或零场杂质磁化率有可能探测到近藤屏蔽云。  相似文献   
4.
采用活性炭纤维吸附-蒸汽脱附装置对江苏南通某农药厂生产工序中排放的三氯甲烷进行吸附回收。论述了该农药厂有机废气收集和处理现状、吸附剂选择、吸附装置工艺流程及操作参数、必要的安全保障等。现场运行数据表明:装置运行稳定,三氯甲烷回收率稳定在99%左右,自动化控制水平高,安全性能好,回收的三氯甲烷质量好。使用该装置后,每年可回收三氯甲烷约155 t,年净收益38万元。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等体积浸渍制备了掺杂不同金属助剂改性的Ni基催化剂,考察了其催化浆态床CO甲烷化的性能。通过XRD、H2-TPR、HR-TEM等表征对催化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掺杂Zr、Co、Ce、Zn、La助剂促进了Ni物种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减小了Ni的晶粒尺寸,降低了催化剂的还原温度;掺杂Mg助剂则导致催化剂的还原温度升高。浆态床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掺杂Zr、Co、Ce、Zn、La助剂提高了催化剂的甲烷化性能,其中以La助剂的效果最明显,通过对La负载量进一步优化后发现,当La负载量为8%时,催化剂的甲烷化催化性能最优,CO转化率、CH4选择性和时空收率分别达到96.3%、87.1%和179.6 g·kg-1·h-1;掺杂Mg助剂则降低了催化剂的甲烷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以恶臭气体氨气和硫化氢的降解率为考察指标,系统优化了电晕放电式低温等离子体设备电极间距、电极齿距、电极齿高三个参数。研究表明:氨气和硫化氢的降解首先随着电极间距和齿距的增加而增大,而后随着电极间距的进一步增大而逐渐降低,电极间距13 mm、电极齿距5 mm时具有最大的氨气和硫化氢降解率。当电极齿高7 mm时,氨气和硫化氢的降解率随电极齿高的增加而快速增大,当电极齿高7 mm时,其降解率随着电极齿高的进一步增大而缓慢增大,考虑到电极制作成本,故确定最佳电极齿高为7 mm。此外研究还表明,不同外施功率下,锯齿型(多齿型)的氨气降解率显著高于单一针尖型(单齿型)。  相似文献   
7.
使用双杂质Anderson模型的哈密顿,从理论上研究了一个嵌入并联耦合双量子点介观环系统 , 当处在Kondo区时的基态性质, 并用slave-boson平均场方法求解了哈密顿.研究的结果表 明, 在这个系统中,当两个量子点处于强耦合时,两个量子点可以相干耦合成一个人造分 子,导致一个增强的Kondo效应和超强持续电流的出现.因此,在未来的纳米装置应用中,这 个系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并联耦合双量子点 Kondo效应 超强持续电流  相似文献   
8.
李忠  刘岩  何忠  范辉  郑华艳 《化学学报》2011,69(5):570-576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 对共沉淀法制备合成甲醇CuO/ZnO/Al2O3催化剂前驱体的母液进行老化, 通过改变Cu/Zn比, 研究了微波辐射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并结合XRD, FTIR, DTG, H2-TPR, XPS等表征手段, 探讨了微波辐射对前驱体物相组成及催化剂微观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微波辐射老化条件下, Cu/Zn比对催化剂前驱体物相组成影响较大, 微波辐射有利于绿铜锌矿(Cu, Zn)5(CO3)2(OH)6晶相选择生成. 当Cu/Zn比为2.0时, 前驱体中含有较多的绿铜锌矿物相, 且结晶较好, 焙烧后形成的催化剂中CuO-ZnO协同作用较强, CuO分散性好, 导致H2还原温度低, 在浆态床合成甲醇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甲醇时空收率(STY)达到309.0 g•kg-1•h-1, 失活率仅为0.11%/d, 远优于常规水浴加热制备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等体积浸渍制备了掺杂不同金属助剂改性的Ni基催化剂,考察了其催化浆态床CO甲烷化的性能。通过XRD、H2-TPR、HR-TEM等表征对催化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掺杂Zr、Co、Ce、Zn、La助剂促进了Ni物种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减小了Ni的晶粒尺寸,降低了催化剂的还原温度;掺杂Mg助剂则导致催化剂的还原温度升高。浆态床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掺杂Zr、Co、Ce、Zn、La助剂提高了催化剂的甲烷化性能,其中以La助剂的效果最明显,通过对La负载量进一步优化后发现,当La负载量为8%时,催化剂的甲烷化催化性能最优,CO转化率、CH4选择性和时空收率分别达到96.3%、87.1%和179.6g·kg-1·h-1;掺杂Mg助剂则降低了催化剂的甲烷化活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