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3篇
  免费   687篇
  国内免费   853篇
化学   2108篇
晶体学   54篇
力学   341篇
综合类   67篇
数学   476篇
物理学   163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233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62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43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22篇
  1976年   8篇
  1965年   7篇
  1963年   7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静电纺丝和碳化技术,将聚丙烯腈制备成碳纳米纤维并用于负载钯催化剂.扫描电镜(SEM)表征结果显示,碳化过程虽使部分纤维融合,但纤维结构保持良好;透射电镜(TEM)图显示,碳化过程中Pd原子有一定程度地聚集,形成了直径约为15nm的颗粒.催化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对碘代芳烃和丙烯酸酯的Heck偶联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生成物反式肉硅酸酯的产率较高;该催化剂至少可以重复使用5次(保持催化活性不变),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分子筛择形特点,对煤直接液化油中的混合酚实施高效分离。本研究选取间甲酚和对甲酚作为分离煤直接液化油馏分段混合酚的模型化合物,采用化学液相沉积法对HZSM-5吸附剂的孔口结构进行改变,分析分子筛硅铝比及颗粒粒径对模型化合物间甲酚和对甲酚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以获得高性能固相吸附剂,并将其应用于180-190℃馏分段混合酚分离。结果表明,当分子筛硅铝比为25、粒径为3-5 μm时,分子筛的孔口结构调节效果最优;当正硅酸乙酯的最小用量为0.2 mL/g时,固相吸附剂的吸附量为0.03 g/g,对甲酚选择性高于95%。由于外表面沉积物对吸附剂的孔口结构变化,导致对甲酚选择性的提高。进一步采用HZSM-5(1)吸附剂对真实煤直接液化油混合酚的分离中发现,苯酚和对甲酚的选择性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3.
数据包络分析(DEA)是评价供应链系统(Supply chain system)间相对有效性的一种重要的工具,但是传统的DEA不考虑供应链的内部结构,对系统效率评价偏高;而本文所研究两阶段串联供应链系统,考虑把部分中间产品作为最终产品输出,增加额外中间投入的情形.基于所提出的供应链系统结构,本文建立相应的串联结构下的网络DEA模型,并针对所建立模型进行相关理论的研究,给出了串联结构下的生产可能集和规模收益情况判定方法.最后,进行数值实验,以验证我们提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水云下大气的偏振态分布进行了仿真分析,所建立的水云大气环境在紫外360~400 nm波段的偏振度响应最大。采用紫外-可见光偏振成像技术对同一视场下的楼房、云和天空进行了偏振成像实验,并用霍夫变换分割方法对图像中的每个区域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观测区域内无云区与云区的偏振角均值相对差为1.6%,偏振度均值相对差为-14%,证明了大气偏振角较偏振度稳健。紫外光和可见光在对云目标的偏振观测中存在互补性,采用拉普拉斯金字塔图像融合技术能够提高对大气目标的探测能力,验证了大视场高分辨紫外-可见光偏振成像技术在大气探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各种无侵袭电光采样技术,尤其是研究电信号在半导体中的传播技术是有意义的。通常是根据施加电场所引起的寻常光线和非常光线的指数变化来讨论电光效应,这种变化与外加电场成正比。调制电场和光场之间电光晶体中的相互作用产生光场的垂直分量。把电光晶体放在交叉偏振器之间,这种效应可以转换为一种强度调制。  相似文献   
6.
超细CaO粉炉内喷射脱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超细CaO粉炉内喷射脱硫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可能影响超细CaO粉炉内脱硫效率的多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使用预先锻烧生成的超细CaO粉在并不苛刻的反应条件下脱硫效果很好,颗粒大小、反应区温度、反应时间和Ca/S比对炉内喷钙脱硫的效率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凹整数规划的分枝定界解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凹整数规划是一类重要的非线性整数规划问题,也是在经济和管理中有着广泛应用的最优化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用分枝定界方法求解凹整数规划问题,这一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对目标函数进行线性下逼近,然后用乘子搜索法求解连续松弛问题.数值结果表明,用这种分枝定界方法求解凹整数规划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We present a compact improved model of the magnetically insulated line oscillator with new-type beam dump and other novel features. In the experiments, high-power microwave of the TM01 mode is generated from the device with a frequency range of 1.73-1.78 GHz and a peak power level of above 2 GW, when the diode voltage is taken in the range 520-540kV, and the diode current is in the range 58-62kA. This confirm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相似文献   
9.
With a resonant cavity inserted between the second slow-wave-structure section and the tapered wavegulde, a new structure of the multlwave Cerenkov generator (MWCG) operating at low guiding magnetic field is proposed to produce high efficiency and high power microwave. Some features and potential advantages of the proposed device are analysed. The 2.5-dimensional partlcle-in-cell simulation is employed to verify the initial expect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use of an electron beam of 640keV and 8.4kA guided by the magnetic lield of 0.6 T, a stable and monochromatic X-band microwave output of 4 GW in peak power is achieved, and the average efficiency is over 30%.  相似文献   
10.
By using a microscopic sdIBM-2 2q.p, approach, the levels of the ground-band, 7-band and partial two-quasi-particle bands for ^72-84Kr isotopes are calculated. The data obtained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cent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successfully reproduce the nuclear shape phase transition of ^72-S4Kr isotopes at zero temperature.The ground-state band is described successfully up to J^π=18^ and Ex=10.0MeV. Based on this model, the aligned requisite minimum energy has been deduced.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indicate that no distinct change of nuclear states is caused by the abruptly broken pair of a boson, and predict that the first backbending of Kr isotopes may be the result of aligning of two quasi-neutrons in orbit g9/2, which galus the new experimental support of the measurements of g factors in the ^78-86Kr isotop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