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数学   1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利用最简不等关系式 |sin x|≤ 1,可以给出中学数学中若干不等关系基本定理的统一证明 .这些基本定理是 :(1)三角方程asin x bcos x =c有解的充要条件 ;(2 )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的充要条件 ;(3)二次函数值恒大于零 (或恒小于零 )的充要条件 ;(4)二元基本不等式 ;(5 )二  相似文献   
2.
利用正数的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的关系定理,可以求某些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辩证运用最值定理,能帮助我们认识一些特殊几何图形的特殊性质,领悟、欣赏到对称和谐、辩证统一的数学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顾汉忠 《数学通报》2007,46(4):54-55
1问题的提出《数学通报》2005年第5期载文《扇形内的内接正方形》.文章在介绍了扇形的内接正方形的几何作法,并讨论得到“中心角为锐角的扇形有且仅有三个内接正方形”的结论之后,进一步研究,提出如下猜想:在半径一定,中心角为锐角的扇形中剪出一块面积尽量大的正方形,则该正方  相似文献   
4.
球面距离公式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生数学》2 0 0 2年 7月上期刊登的《地球上两地距离的求法》一文中介绍了地球上A、B两点的球面距离的公式求法 .公式如下 :设A、B为地球表面上两点 ,点A的纬度数和经度数分别为α1 和θ1 ,点B的纬度数和经度数分别为α2 和θ2 ,地球的半径为R ,则A、B两点的球面距离为R·arccos{cosα1 cosα2 cos[θ1 - ( - 1 ) mθ2 ] + ( - 1 ) nsinα1 sinα2 }.当A、B两点都在东半球或都在西半球时 ,m =0 ;当A、B两点中一个点在东半球 ,另一个点在西半球时 ,m =1 .当A、B两点都在南半球或都在北半球时 …  相似文献   
5.
20 0 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第 1 2题是一道排列组合题 .题目如下 :图 1在一个正六边形的六个区域栽种观赏植物 (如图 1 ) ,要求同一块中种同一种植物 ,相邻的两块种不同的植物 .现有 4种不同的植物可供选择 ,则有几种栽种方案 ?试题参考答案用分类讨论方法求解 ,文 [1 ]、文 [2 ]又从不同的两种途径进行了探讨 ,本文则借助递推数列 ,用概率知识求解 ,思路清晰 ,也可推广至一般情形 .答案简洁 ,回味无穷 .不妨沿 AF边界剪开展成图 2 :图 2可供选择的4种不同植物设为 a、b、c、d,题设限制条件即 A至F相邻的两块种不同的植物 ,且首尾 A、…  相似文献   
6.
如果记复数z的辐角为Argz,则Argz=argz 2kπ(k∈Z),其中argz为复数z的辐角主值.利用 zz-=|z|2及Arg(az)=Argz(a∈R ),有公式 这样就有公式 ,(当 巧用这一辐角公式,求解某些辐角主值问题,新颖简洁,妙不可言. 例1 已知复数z1、z2满足|z1|=|z2|=1,且z2-z1=-1,求argz1/z2.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分析数学问题的形式结构、暴露获解思维过程的教学.中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一题多解往往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然而由于教学中缺乏对一题多解思维发散方向的分析及解题策略的左右逢源的内在结构的剖析,当要学生解数学题时仍常束手无策.本文浅析一题多解的思维发散方向,以利于教学过程中促进对数学知识(问题)结构与学生认知(思维)结构的和谐统一.1不同介质形式,形成不同发散点任何数学问题都有相应的问题情境和设问形式.问题题设和题断中提供的研究对象、材料、元素和关系就是…  相似文献   
8.
五星红旗象征着我们的伟大祖国,她庄严神圣,可亲可爱.正五边形的五条对角线恰好交织成美丽的五角星图案.你知道正五边形的尺规作法吗?五角星的数学背景可丰富着呢.  相似文献   
9.
在高三复习教学中,常遇到一些无理函数的值域求解问题,学生的解题错误率较高,有的甚至感觉无从下手,缺乏思路.如果能够细致分析所求无理函数的形式特点和结构关系,辩证联想,多角度审视,就能借助相关知识巧妙转化,顺利获解.本文试举一例供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1]、[2]曾介绍地球上A、B两点的球面距离的公式求法,本文利用向量知识推导球面距离公式,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向量有关知识,展示其应用,同时使学生对立体几何中的"两点的球面距离"的概念及相关计算加深理解,并以此体验数学过程,感悟数学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