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6篇
晶体学   6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考虑Hilbert空间中的,上层为有限个不等式约束,下层是一锥约束参数规划的双层规划问题的最优性条件.首先,利用下层问题最优值函数的方向导数的上下界的性质给出一阶最优性条件.之后,在使下层问题的最优值函数是二阶方向可微的条件下,证明了二阶必要性条件.  相似文献   
2.
以Bi(NO3)3·5H2O为原料,乙二醇(ethylene glycol,EG)为溶剂,采用水解法,在不同沉淀剂(NH3·H2O,Na2CO3和CO(NH2)2)条件下制备了BiOCl光催化剂.使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N2物理吸附、紫外可见漫反射(DRS)、光致发光(PL)光谱等手段对所制样品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染料为降解物,评价了不同沉淀条件对BiOCl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沉淀条件对BiOCl光催化剂的结晶度、晶粒尺寸、形貌、禁带宽度、光生电子空穴对分离效率有明显的影响,进而影响了其光催化活性.其中以尿素为沉淀剂制得的催化剂BiOCl-3在模拟太阳光下降解甲基橙(MO)实验中显示了良好的光催化效率,光照60 min后对MO的降解效率达97;.BiOCl-3较高的光催化活性是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均匀的片状结构、较窄的带隙(2.9 eV)和较高的光生电子-空穴对分离效率.自由基和空穴捕获实验证明,光生空穴是BiOCl-3光催化反应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种.此外,所制备的BiOCl-3光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光催化稳定性,重复使用4次后对甲基橙的降解率仍保持在89;以上.  相似文献   
3.
以乙炔黑、活性炭、石墨粉与适量的Mn(NO3)2为原料,采用热压法制备氧电极,将其应用于光电催化降解水中苯酚的研究。采用BET、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分析(SEM)测试技术对氧电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氧电极的制备条件对电极光电催化性能的影响,比较了铜片、镍片、氧电极3种不同阴极对苯酚的降解效果,也比较了相同操作条件下吸附、光催化、电催化、光电催化等过程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氧电极的比表面积较大,主要晶相为石墨、Mn3O4,电极表面和内部的物料混合及气孔分布比较均匀;电极的较佳制备条件为:石墨、乙炔黑与活性炭的质量比1∶1∶1,烧结温度400℃,电极厚度1.0 mm;在降解水中苯酚的过程中,氧电极与光阳极能产生良好的光电协同效应,提高了水中苯酚的矿化率。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用离子交换沉淀法制备的Ag/Ag3PO4/g-C3N4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及再生方法.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进行了结构特性分析.XRD结果显示再生后催化剂的结构未发生改变.FESEM及UV-Vis分析结果说明催化剂由Ag3PO4与g-C3N4复合而成.XPS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出现少量的银单质.利用可见光(λ420nm)照射下的苯酚降解实验评价了样品的光催化活性,并通过活性物种及能带结构的分析对催化剂的光催化机理进行了推测.研究表明,Ag/Ag3PO4/g-C3N4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纯Ag3PO4及纯g-C3N4,主要原因归结为单质银、Ag3PO4及g-C3N4的协同效应.经过氧化氢和磷酸氢铵钠(NaNH4HPO4)的再生可完全恢复催化剂的活性,这表明该绿色环保的再生方法可实现Ag/Ag3PO4/g-C3N4催化剂在环境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BiCl3为原料,采用醇解.涂覆法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制备了具有花球状微观形貌的BiOCl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谱(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能量散射谱(ED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对所制薄膜进行了晶相、形貌、元素组成和光学性质表征,并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薄膜的光催化性能.分析结果表明:BiOCl薄膜具有四方晶相结构,薄膜呈花球状微观形貌,对紫外光有良好的吸收.降解实验结果表明:未经过高温焙烧的BiOCl薄膜具有较佳光催化活性,经紫外光照射150min后对甲基橙的降解率达97%,且具有较高的光催化稳定性,重复使用4次后对甲基橙的降解率仍保持94%以上.此外,文中还对BiOCl薄膜的形成机理做了推测.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温电化学原位法合成了Bi F3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及密度泛函理论(DFT)对薄膜的晶型、形貌、光学性质和能带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Rh B)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Bi F3薄膜具有纳米片状结构、较高的结晶纯度、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其导带底和价带顶分别主要由Bi6p和F2p轨道电子贡献.随着电解质浓度的增加,Bi F3薄膜的结构、形貌发生变化,使光催化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电解质NH4F浓度(质量分数)为1.5%时,Bi F3薄膜的纳米薄片之间呈现出明显的交错分布,而此类结构排列有利于反应物的传输和光的反射,从而增大催化剂的反应空间和提高光的利用率,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活性.Bi F3薄膜在模拟太阳光照射5 h后对Rh B降解率为99.1%,且重复使用4次,仍维持在81%以上.本文还提出了电化学Bi板上原位生长Bi F3薄膜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以金属Bi板为阳极,石墨为阴极,NaClO为电解液,在室温下用电化学法一步合成了BiOCl薄膜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DR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组成、光学特性和形貌进行表征.以500 W氙灯为光源,磺胺甲恶唑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NaClO用量、电解电流大小、EDTA添加量以及电解溶液初始pH不同制备条件下对所得BiOCl薄膜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BiOCl-0薄膜为组分单一、均匀的片状结构,在模拟太阳光下照射150m in,磺胺甲恶唑的降解率达89.8;,而且该薄膜具有较好的光催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声、酸浸和煅烧结合的物理化学法对临江高品位硅藻土进行处理,分析不同的硫酸浓度、酸浸处理方式(水浴、水热)以及煅烧温度对其形貌、比表面积、吸附量及各成分含量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仪分析了硅藻土提纯前后谱图的变化,最终确定了最佳酸浸和煅烧提纯条件.其中,水浴酸浸采用28;硫酸处理后500℃煅烧,精硅藻土比表面积值为27.79 m2·g-1,非晶质SiO2含量为93.42;,对罗丹明B吸附量为1.94 mg·g-1;水热酸浸采用28;硫酸处理后500℃煅烧,精硅藻土比表面积值为25.10 m2·g-1,SiO2含量93.52;,对罗丹明B吸附量为1.84 mg·g-1.  相似文献   
9.
以Bi Cl3为原料,二乙二醇(DEG)为介质,尿素为沉淀剂,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不同尺寸的多级结构BiOCl微纳米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沉淀剂用量和溶剂热时间对BiOCl的结晶特性和形貌尺寸有重要影响.控制反应条件制得了粒径大小为1~5μm的BiOCl多级微球.降解药物废水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均能有效降解卡马西平(CBZ)和磺胺甲唑(SMZ)溶液,特别是溶剂热时间为30 min,沉淀剂尿素与Bi Cl3的摩尔比为10∶1和15∶1时制得的光催化剂对CBZ和SMZ均表现出最好的光催化活性,且降解率均高于TiO2(P25).  相似文献   
10.
张红艳  王韵 《化学教育》2023,44(5):96-102
利用文献研究法从中学化学教学特点和教师有效教学等2个方面入手,构建了由信息化应用能力、信息化资源整合能力和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等3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组成的中学化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评价指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路径系数确定了指标权重,构建出了中学化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可操作性强,评价结果直观清晰,便于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