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42篇
化学   48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3篇
物理学   1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国内多数单位在照相复制度盘时,工件与母板用弹簧夹紧,然后放在旋转台上,在6千瓦氙灯下曝光。我们认为这一工艺有以下缺点: 1.弹簧夹紧会导致一定的机械变形。2.氙灯产生大量的热(强红外辐射)会使红矾分解而引起虫胶热固化(俗称“灰雾”)。这样减少了曝光和显影宽容度,又引起了工件与母板不均匀的热变形。为了达到均匀曝光,我们改用了一种可旋转紫外曝光装置,曝光过程中工件与母板不动,而光源旋转,工件依靠重力自然与母板接触。实践证明,新工艺复制精度可达1″。下面将该装置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
利用多组态Dirac-Fock(MCDF)方法与准相对论组态相互作用方法,分别详细计算了低Z、中Z和高Z原子(离子)各个壳层上电子的束缚能、平均轨道半径、总束缚能、激发能、精细结构能级以及类Ne等电子系列离子的2p53s 1,3P1-2p6 1S0跃迁能,并且对这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数值比较.  相似文献   
3.
延迟和相关效应对Ne原子2p53s1,3P10-2p6 1S0跃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组态Dirac-Fock(MCDF)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延迟和相关效应对中性Ne原子2p53s1,3P01-2p61S0电偶极共振和复合跃迁的能量以及跃迁几率(寿命)的影响,给出了相应的跃迁能和辐射寿命,并与最新的实验观测和其他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在汽泡流流型区域内,其汽泡间的相互碰撞和汽泡对周围液体的扰动非常明显。这种作用使得汽液两相流中汽含率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它在流动沸腾中显得特别重要。前人曾提出汽含率在汽泡流中的分布呈指数函数形式,在圆管中心处有一最大点。但实验证明在向上并流时靠近边界处的汽含率较高,目前已提出一些机理和模型来描述这种现象,但处理的结果尚未十分满意,需作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5.
Transition probabilities of the 2s2p^3 {}^5S_2-2s^22p^2 {}^3P_{1,2} intercombination transitions in NII have been calculated by using a large-scale multiconfiguration Dirac-Fock method. In the calculation the most important effects of relativity, correlation, and relaxation are considered. From the calculated transition probabilities, the lifetime of the 2s2p^3 {}^5S_2 metastable state is derived. The result is in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the latest experimental result. In the meantime the influence of anomalously strong relaxation effects on probabilities of the 2s2p^3 {}^5S_2-2s^22p^2 {}^3P_{1,2} lines in NII have been found.  相似文献   
6.
廖晓垣  刘方 《应用化学》1989,6(3):26-30
本文对“中间盐”复分解制碱法进行了研究。“中间盐”的加入不能使两个三盐共饱和点在干盐图上发生明显的移动,但能使三盐介稳平衡点的介稳期延长,从而使得用碳酸氢铵和食盐通过复分解制碱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碱性介质中二过碲酸合铜(III)(DTC)氧化乙二醇(Glgcol)在291.2-303.2K的反应动力学机理。结果表明, 反应对氧化剂(DTC)是一级, 对乙二醇也是一级, 准一级([Glycol]0>>[DTC]0)速率常数Kobs随着[OH^-]增加而增加, 随着[TeO4^2^-]增加而降低, 并且有负盐效应, 提出了一种含有前期平衡的反应机理。据此导出了一个能够解释全部实验事实的速率方程, 求出平衡常数、速控步骤的速率常数及298.2K时的活化参数。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新型高效脲酶抑制剂,本文合成了2个新的酰腙氧钒(V)配合物,[VOL1(OCH3)(CH3OH)](1)和[VOL2(μ-OCH3)]2(2)(H2L1=N′-(5-氯-2-羟基苯亚甲基)-3-硝基苯甲酰肼;H2L2=N′-(5-氯-2-羟基苯亚甲基)-4-氯苯甲酰肼),并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化合物1是一个单核配合物,而化合物2是由两个甲氧基配体桥连的具有中心对称性的双核配合物。在每个配合物中,V原子都采取八面体配位构型。本文还研究了这两个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它们对幽门螺旋杆菌脲酶的抑制活性。在浓度为100μmol.L-1时,配合物1和2对脲酶的抑制率分别为71.4%和73.3%,其IC50值分别为63.6和37.7μmol.L-1。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一个苯甲酰腙化合物N'-(2-羟基-5-甲氧基苯甲基)-4-二甲氨基苯甲酰肼(H2L).利用H2L、乙酰氧肟酸(HAHA)和VO(acac)2在甲醇中反应得到了配合物[VOL(AHA)].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对H2L和其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苯甲酰腙配体作为二价阴离子,利用其酚羟基氧原子、亚胺基氮原子、以及烯醇氧原子与V原子进行配位.乙酰氧肟酸配体利用其羰基氧原子和去质子化的羟基氧原子进行配位.配合物中的V原子为八面体配位构型。测试了H2L、HAHA和钒配合物的脲酶抑制活性.在浓度为100 μmol·L-1时,钒配合物对幽门螺旋杆菌脲酶的抑制率为63%,其IC50值为45μmol·L-1.还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配合物分子与脲酶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合成了2个新的含乙酰氧肟酸配体的席夫碱钒配合物,[VL1(HAHA)](1)和[VOL2(AHA)](2),其中L1N,N’-二(5-甲基水杨基)乙烷-1,2-二胺的二价阴离子,L2为2-{[2-(2-羟乙基氨基)乙亚胺基]甲基}-6-甲基苯酚的一价阴离子,HAHA和AHA分别为乙酰氧肟酸的一价和二价阴离子,通过物理-化学方法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在每个化合物中,V原子都采取八面体配位构型。本文还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以及其对幽门螺旋杆菌脲酶的抑制活性。在浓度为100μmol·L-1时,配合物12对脲酶的抑制率分别为37.2%和81.5%,其中配合物2的IC50值为21.5μmol·L-1。分子对接研究表明配合物2与脲酶活性中心存在有效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