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化学   16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染料中间体间氨基-N-取代-苯磺酰胺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间氨基苯磺酸为原料,经乙酰化保护氨基,用氯磺酸/氯化亚砜将磺箕转变为磺酰氯,再分别与氨基G酸、吐氏酸、γ-酸、6-氨基-1,3-萘二磺酸、5,6-二氨基-1,3-萘二磺酸胺化缩合,水解去乙酰基,较高收率地合成了间氨基-N-取代-苯磺酰胺类染料中间体。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核磁和质谱确证。  相似文献   
2.
以3-氨基-5-硝基2,1-苯并异噻唑(BIT) 为重氮组分,在适当的条件下,与单苯胺类及萘胺磺酸类衍生物偶联, 得到了从红到兰色的一系列分散染料. 这些染料均未见报导,并对其中部分染料进行了检测,证明各项性能优良,应用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3.
4.
检测生理内源性一氧化氮分子探针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和评述了荧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分光度度法、电化学和电子自旋共振光谱法中的分子探针及在检测生理内源性一氧化氮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引用文献42篇。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一种能用于活细胞双光子荧光(TPF)成像的水溶性聚合物纳米粒。首先以含双羧基的萘酰亚胺作为交联剂和荧光标记试剂,通过对聚乙烯亚胺发生交联反应制备纳米粒子,然后对其结构形态、单双光子荧光性能及细胞毒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获得的纳米粒为球形,粒径为5~10 nm;以443或800 nm为激发波长,荧光发射波长均为536 nm;在pH 4.0~9.0范围内,其荧光无明显变化;在pH 7.4的溶液中和激发光为443 nm的条件下,对其连续测定1.2万次后荧光强度变化不超过1%,说明其酸碱稳定性和光稳定性较好;浓度在15 mg/L以下及与细胞作用时间在24 h以内细胞毒性较低。最后,用双光子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了其在Hela细胞中的TPF成像性能。将Hela细胞与纳米粒共同孵育2 h后,在800 nm激光激发下,在细胞中可观察到其绿色荧光。此纳米粒可望用于靶向性双光子荧光成像探针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Cu2+荧光分子探针的开发对高灵敏及高选择性检测Cu2+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按照探针的结构类型,综述了近些年来荧光增强及比率型Cu2+荧光分子探针的研究进展.引用文献40篇.  相似文献   
7.
染料中间体2-间氨基苯磺酰胺-6,8-萘二磺酸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详细报道了以氨基G酸(2-氨基-6,8-萘二磺酸)和间氨基苯磺酸为原料合成新型染料中间体2-间氨基苯磺酰胺-6,8-萘二磺酸的方法,对反应条件进行研究,产物经元素分析、红外、核磁、质谱测定,与结构相符  相似文献   
8.
新型1,8-萘酰亚胺类化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粘度法对两种新型1,8-萘酰亚胺类化合物N-羟乙基-3-硝基-4-溴-1,8-萘酰亚胺(B)和N-羟乙基-4-羟乙基-3-硝基-1,8-萘酰亚胺(N)与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考察和比较了它们与DNA的作用模式和强度,求出了两种化合物的嵌入常数。结果表明,化合物N和B主要以插入方式与DNA作用,且化合物N与DNA的作用强于化合物B。  相似文献   
9.
在酸性介质中,4-氨基-N-丁基-1,8萘酰亚胺(ABN)具有强荧光,NO_2~-可以猝灭其荧光,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能使猝灭程度显著增大,据此建立了一种以ABN为探针,胶束增敏荧光猝灭法测定NO_2~-的新方法。在0.09mol·L~(-1)的HCl及3.0mmol·L~(-1) CTAB存在下,分别以438nm和535nm为激发和发射波长进行检测,测定的线性范围是0.1~1.9×10-7 mol·L~(-1),检测限为7.1nmol·L~(-1)。该方法具有探针易得,可较长波长下测定,Stokes位移大,选择性好及灵敏度高的优点,用于水样中NO_2~-的含量测定,加标回收率为101.1%~103.4%,相对标准偏差在4.3%以内。  相似文献   
10.
利用萘酰亚胺衍生物N-氨基-4-(N-甲基哌嗪)-1,8-萘酰亚胺(AMN)为荧光探针,建立了一种荧光猝灭法分析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在pH=3.5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AMN的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87nm和533nm。牛血清蛋白(BSA)的加入能够使其荧光发生不同程度的猝灭,猝灭程度与0.1~12.0μg·mL-1浓度范围的BSA呈线性关系。该方法简便快速,选择性好且灵敏度高,对BSA的检测限为1.05×10-8 g·mL-1;用于血清中总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8.7%~103.2%,相对标准偏差(RSD)在3.63%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