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PCR方法,将人胰岛素分子B链B10位His突变为Glu,在B24和B25位之间插入Asp,构建了[B10Glu,B24-Asp-B25]胰岛素原基因.利用通用型质粒pBV220构建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表达蛋白为包含体形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30%.经过复性和凝胶过滤得到胰岛素原融合蛋白.用胰蛋白酶和羧肽酶B酶切,经DEAE离子交换和RP-HPLC纯化得胰岛素突变体类似物.用凝胶过滤法测定了蛋白质分子自身的缔合性质,用圆二色谱测定了构象变化.放射性免疫活性及受体结合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突变体分子缔合性明显下降,放免活性和受体结合活性分别约为人胰岛素的73.6%和146%.  相似文献   
2.
谷氨酰胺结合蛋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和自由能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建平  孙庭广  陈慰祖  王存新 《化学学报》2006,64(20):2079-2085
谷氨酰胺结合蛋白(Glutamine-binding protein, GlnBp)是大肠杆菌透性酶系统中一个细胞外液底物专一性结合蛋白, 对于细胞外液中谷氨酰胺(Gln)的运输和传递至关重要. 本文运用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 MD)模拟采样, 考察了GlnBp关键残基与底物Gln之间的相互作用和GlnBp两条铰链的功能差别; 并采用MM-PBSA方法计算了GlnBp与底物Gln的结合自由能. 结果表明: Ph13, Phe50, Thr118和Ile69与底物Gln的范德华相互作用和Arg75, Thr70, Asp157, Gly68, Lys115, Ala67, His156与底物Gln的静电相互作用是结合Gln的主要推动力; 复合物的铰链区85~89柔性大, 对构象开合提供了结构基础; 而铰链区181~185柔性小, 其作用更多是在功能上把底物Gln限制在口袋中; 自由能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 本研究很好地解释了GlnBp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为进一步了解GlnBp的开合及转运Gln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3.
采用PCR方法, 将人胰岛素分子B链B10位His突变为Glu, 在B24和B25位之间插入Asp, 构建了\胰岛素原基因. 利用通用型质粒pBV220构建表达载体, 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 表达蛋白为包含体形式, 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30%. 经过复性和凝胶过滤得到胰岛素原融合蛋白. 用胰蛋白酶和羧肽酶B酶切, 经DEAE离子交换和RP-HPLC纯化得胰岛素突变体类似物. 用凝胶过滤法测定了蛋白质分子自身的缔合性质, 用圆二色谱测定了构象变化. 放射性免疫活性及受体结合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突变体分子缔合性明显下降, 放免活性和受体结合活性分别约为人胰岛素的73.6%和146%.  相似文献   
4.
采用PCR方法,将人胰岛素分子B链B10位His突变为Glu,在B24和B25位之间插入Asp.构建了[B10Glu,B24-Asp-B25]胰岛素原基因、利用通用型质粒pBV220构建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DH5a中表达.表达蛋白为包含体形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30%.经过复性和凝胶过滤得到胰岛素原融合蛋白、用胰蛋白酶和羧肽酶B酶切.经DEAE离子交换和RP-HPLC纯化得胰岛素突变体类似物.用凝胶过滤法测定了蛋白质分子自身的缔合性质.用圆二色谱测定了构象变化、放射性免疫活性及受体结合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突变体分子缔合性明显下降.放免活性和受体结合活性分别约为人胰岛素的73.6%和146%。  相似文献   
5.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高能震波肾损伤动物实验不同分组间的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处理,并将其结果与传统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研究,证明灰色系统理论在处理本实验数据时,运算步骤简单,结果直观可靠。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含三苯胺多枝化合物——4-正丁氧基苯乙烯三苯胺(T1)、双(4-正丁氧基苯乙烯)三苯胺(T2)和三(4-正丁氧基苯乙烯)三苯胺(T3)溶液的光谱行为.结果发现:在三苯胺对位进行单枝化(T1)、双枝化(T2)和三枝化(T3)后,摩尔吸光系数增大且最大吸收波长红移,但红移幅度依次减小,表明经多枝化处理后分子能带带隙趋于接近.在不同的溶剂中,T1—T3荧光行为有所不同:在环己烷中相对荧光强度的顺序为T3>T2>T1;随着溶剂极性增大,荧光强度顺序发生反转,为T1>T2>T3.量子产率数值(φf)表明,随着溶剂的极性增大,T1和T2、T3的量子产率变化顺序也不同:T1的φf值随溶剂极性的增大而增大,而T3的φf值则基本是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而依次减小.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可能是ICT和TICT两发光态在极性不同的溶剂中相互转化、平衡移动所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